擊壤
基本解釋
(1).古代的一種游戲。把一塊鞋子狀的木片側放地上,在三四十步處用另一塊木片去投擲它,擊中的就算得勝。 漢 王充 《論衡·刺孟》:“夫毀瓦畫墁,猶比童子擊壤于涂,何以異哉!”參閱《太平御覽》卷七五五引 三國 魏 邯鄲淳 《藝經》。
(2).《藝文類聚》卷十一引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 帝堯 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十老人擊壤於道。”后因以“擊壤”為頌太平盛世的典故。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即是 羲唐 化,獲我擊壤情。” 唐 張說 《季春下旬詔宴薛王山池序》:“ 河 清難得,人代幾何?擊壤之懽,良有以也。” 宋 范成大 《插秧》詩:“誰知細細青青草,中有豐年擊壤聲。” 清 方貞觀 《出宗陽》詩:“生逢擊壤世,不得守耕桑。”參見“ 擊壤歌 ”。
成語(Idiom):擊壤
發音(Pronunciation):jī r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打破土壤,比喻有力的言辭或行動能夠震動人心,引起共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擊壤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它來源于古代民間的一種祭祀活動。在古代,人們在播種前會舉行祭祀儀式,其中之一就是擊打土壤以祈求豐收。后來,擊壤逐漸引申為比喻用力的言辭或行動能夠產生強烈的影響力,讓人們感受到共鳴和震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擊壤一般用于形容有力的言辭或行動,能夠激勵人們,打動人心。常常用于描述演講、文章、音樂、電影等藝術作品或表達方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個叫陳勝的人,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領導者之一。陳勝起義前,他曾經在田間擊打土壤,寄托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后來,陳勝的起義行動極大地震撼了當時的社會,激勵了許多人加入起義隊伍,最終取得了勝利。由于陳勝的行動類似于擊壤的祭祀儀式,因此擊壤成為了形容有力的言辭或行動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擊壤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擊”和名詞“壤”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真是一場擊壤之作,讓人們無不為之動容。
2. 這部電影用了極具擊壤力量的表現手法,深深地觸動了觀眾的心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陳勝擊打土壤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也可以將“擊壤”與“激人心靈”進行聯想,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學習中國歷史中的農民起義,了解陳勝等著名領導者的故事,進一步理解擊壤成語的背景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演講真厲害,像是一場擊壤一樣,我們都被激勵了。
2. 初中生:這部電影真棒,劇情緊湊,情感真實,完全是一部擊壤之作。
3. 高中生:我讀了一篇文章,作者用了很多有力的論據和例子,真是一篇擊壤之文。
4. 大學生:這位演說家的演講真是一場擊壤,讓我深受啟發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