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殘編裂簡
發音(Pronunciation):cán biān liè j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章或文字殘缺不全,僅能勉強理解其意,也用來形容事物的簡陋、粗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文字、文章被人故意刪去或損壞,導致內容缺失或不完整。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粗糙、簡陋,不完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評論、批評某篇文章或某件事物的時候,表示其內容缺陷或不完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的一個故事。當時,一位叫曹劌的將軍在戰爭中敗北,但他并沒有因此而灰心喪氣,反而鼓勵士兵們繼續努力。他寫了一篇戰爭總結報告,但在傳遞過程中,文字被刪去了一部分,導致報告內容不完整。然而,曹劌并沒有因此而氣餒,而是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報告,表示即使殘缺不全,也能理解其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形容事物殘缺不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文章雖然殘編裂簡,但依然能夠表達出他的思想。
2. 這幅畫雖然簡陋,但卻能夠勾勒出作者的情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殘編裂簡”聯想為一本書被撕成了幾部分,只剩下殘缺的文字,表示不完整。可以通過想象一本書被撕裂的圖像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文字、文章相關的成語,例如“字斟句酌”、“文不加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畫雖然有一些殘編裂簡,但老師還是夸獎了我。
2. 初中生:這篇作文的內容雖然有一些殘編裂簡,但我還是能夠理解。
3. 高中生:這本小說雖然有一些殘編裂簡的地方,但我還是被它深深吸引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