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逃藪
成語(Idiom):逋逃藪(bū táo sǒu)
發(fā)音(Pronunciation):bū táo s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逃亡或逃避現實的人們聚集在一起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逋逃藪源于《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齊國平原君虞卿被秦國所追殺,逃到了一個草木叢生的地方,與其他逃亡者聚集在一起。逃亡者們互相幫助,形成了一個逃亡者的聚集地,被稱為“逋逃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逃亡者聚集的地方,也可以用于比喻逃避現實的人們聚集的地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逃亡到了一個偏遠的山區(qū),形成了一個逋逃藪。
2. 這個城市的貧民區(qū)成了逃避現實的人們的逋逃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逋逃藪”與逃亡者聚集的地方聯系起來,通過形象化記憶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逃亡、逃避現實相關的成語,如“逃之夭夭”、“逃避責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在逋逃藪里藏起來,害怕被追捕。
2. 初中生:逋逃藪是逃亡者的庇護所,他們在那里互相幫助。
3. 高中生:他們選擇了逋逃藪,是因為他們無法面對現實的困境。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