躊躕
成語(Idiom):躊躕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óu c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猶豫不決,心神不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躊躇和蹴躇的合并,躊指心中猶豫,躕指行動上不果斷。形容人在做決定或行動時猶豫不決,心神不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做決策時猶豫不決,或者行動上磨磨蹭蹭,不果斷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孟子·告子上》:“夫子稱:‘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边@句話出自孟子,意思是孟子說:“我還沒有見過像追求美色一樣追求好德的人。”孟子用這句話來形容人們對待追求美色和追求好德的態(tài)度不同。而這句話后來演變成成語“躊躕”,用來形容人在做決策時猶豫不決,心神不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躊躕是由兩個動詞合并而成的,躊和躕。其中,躊指心中猶豫,躕指行動上不果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做決定時總是躊躕不定,很難下定決心。
2. 她一直躊躕著是否要接受那個工作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躊躕的發(fā)音與“稠”的發(fā)音相類似,來幫助記憶。想象一個人站在十字路口上,左右猶豫不決,心神不定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猶豫不決相關的成語,如“踟躕不前”、“猶豫不決”等,以豐富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選禮物的時候躊躕了很久,最后還是選擇了一本漫畫書。
2. 初中生(13-15歲):面對選擇,我總是感到躊躕,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
3. 高中生(16-18歲):我在考慮是否要參加這個夏令營時躊躕了很久,最后還是決定參加,因為我覺得這對我的未來發(fā)展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