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基本解釋
[釋義]
(名)七言律詩的簡稱。參看<律詩>。
[構成]
偏正式:七(律
詳細解釋
◎ 七律 qīlǜ
[an eight-line poem with seven characters to a line and a strict pattern and rhyme scheme] “七言律詩”的簡稱。一種每首八句,每句七個字的格律詩
(1).古樂中的七種基本音律。《國語·周語下》:“以七同其數,而以律和其聲,於是乎有七律。” 韋昭 注:“七律為音器,用黃鐘為宮,太簇為商,姑洗為角,林鐘為徵,南呂為羽,應鐘賓變宮,蕤賓為變徵也。”《晉書·律歷志上》:“輒令太樂郎 劉秀 , 鄧昊 等依律作大呂笛以示 和 ,又吹七律,一孔一校,聲皆相應。” 宋 司馬光 《樞密院開啟圣節道場排當詞·句曲》:“八音繁會,七律鈞諧,上悅臺顏,把色合曲。”
(2).七言律詩的省稱。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一:“ 杭堇浦 論七律,不喜拗體,余道詩境甚寬,實有因拗轉峭者。”《孽海花》第十四回:“忽然見二首七律,題是《基隆》。” 夏衍 《悼念田漢同志》:“他托 林維中 帶回一張小紙條,要她交給我和 孫師毅 ,紙上寫了一首七律。”
成語(Idiom):七律
發音(Pronunciation):qī lǜ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共七句,每句四個字,平仄相間,韻律嚴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七律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律和韻律要求的古代詩歌形式。它由七句組成,每句四個字,共二十八個字。七律要求每句平仄相間,即平聲和仄聲交替出現。同時,每句的韻腳要與前一句的韻腳相呼應,形成整體的韻律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七律在中國古代文學中被廣泛使用,尤其是在律詩創作中。它被用來表達情感、描繪景物、贊美美好等等。七律的格律嚴謹,韻律優美,適合用來表達深情和抒發思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七律起源于唐代,是唐詩的一種形式。唐代的文人墨客們崇尚格律嚴謹的詩歌形式,七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它在唐代以及之后的宋代都有很高的創作活躍度,被譽為中國古代詩歌的瑰寶之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七律的結構非常規整,每句四個字,共七句。每句平仄相間,韻腳相呼應,形成整體的韻律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春風吹綠楊柳堤,花影婆娑伴流水。
2.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3.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住“七律”的發音“qī lǜ”,可以聯想到“七”這個數字,以及“律”這個字的音近于“旅”。可以使用“七”和“旅行”這兩個關鍵詞聯想到“七律”的含義和特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古代詩歌有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古代詩歌形式,如五言絕句、五言律詩等。了解更多的古代詩歌形式,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欣賞和理解中國古代文學。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學習了七律,能夠寫出韻律優美的古詩了。
2. 初中生:老師教我們學寫七律,我在作文中運用了七律的格律和韻律要求。
3. 高中生:我在參加詩歌比賽中寫了一首七律,獲得了一等獎。
4. 大學生:我研究了七律的起源和發展,發現它在古代文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