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越
基本解釋
(1).古族名。分布在今 浙江省 境內。《大戴禮記·勸學》:“ 于越 戎貉 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者,教使之然也。”《漢書·貨殖傳》:“辟猶 戎 翟 之與 于越 不相入矣。” 顏師古 注:“ 孟康 曰:‘ 于越 ,南方 越 名也。’于,發語聲也。戎蠻之語則然。 于越 猶 句吳 耳。” 祝廉先 《文選六臣注訂譌》:“ 于越 為百越之一種,在今 浙江 。如 江西 為 揚越 , 福建 為 閩越 , 廣東 為 南越 , 安南 為 駱越 之類。”
(2).指其所居之地。 唐 獨孤及 《題思禪寺上方》詩:“眇眇 于越 路,茫茫香草青。”一說即 吳 越 。《淮南子·原道訓》:“ 匈奴 出穢裘, 于 越 生葛絺。” 高誘 注:“ 于 , 吳 也。”
(3).官名。 契丹 最尊之職, 遼太祖 即位前即因戰功顯赫拜于越,后以于越受禪稱帝。 遼 設大于越府,大于越無所職掌,其位則居南、北大王上,非有大功者不授。參閱《遼史·太祖紀上》、《百官志一》與《國語解》。
春秋 時 越國 ,地在今 浙江省 一帶。亦以指 浙江 。《春秋·定公五年》:“ 於越 入 吳 。” 杜預 注:“於,發聲也。”《逸周書·王會》:“ 於越 納, 姑妹 珍。” 唐 李嘉祐 《至七里灘作》詩:“遷客投 於越 ,臨江淚滿衣。” 元 張昱 《西山亭留題》詩:“ 於越 地形緣海盡, 句吳 山色過江來。”
成語(Idiom):于越
發音(Pronunciation):yú y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超過、超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超過某個范圍或限制,超越某個界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描述某個事物或人物在某個方面超出了預期或限制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于越”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當時,項羽與劉邦爭霸天下,劉邦的軍隊在戰斗中屢次戰勝項羽的軍隊。有一次,項羽的部下質疑他的軍隊戰勝不了劉邦的軍隊,項羽不服氣,于是派人去打探劉邦的軍隊數量。回報稱劉邦的軍隊有80萬人,項羽的軍隊只有40萬人。項羽聽后大笑,說:“劉邦80萬,我項羽40萬,于越而已。”意思是說劉邦雖然有80萬人,但只是超過了我項羽的40萬人而已,不足為慮。從此,人們用“于越”來形容超過、超越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于”和“越”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成績于越,繼續保持第一名。
2. 這次比賽,他的表現于越,獲得了冠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于越”與“超越”進行聯想,兩個詞的發音相似,意思也相近,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于越”意思相近的成語,如“超凡脫俗”、“超群絕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畫畫技術于越,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2. 初中生:他的籃球水平于越,成為了校隊的主力球員。
3. 高中生:我的英語成績于越,躍升到了班級前三名。
4. 大學生:他的研究成果于越,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