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柄
基本解釋
對臣民的賞罰之權。《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既有利權,又執民柄,將何懼焉?” 杜預 注:“賞罸為民柄。”
成語(Idiom):民柄
發音(Pronunciation):mín b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政權的基礎和根本利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民柄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原意為國家政權的基礎和根本利益,也可以理解為國家的民心和民意。民柄是指民眾的權益和福祉,是國家政權的基石和支撐。保護民柄,就是保護國家的根本利益,維護社會的穩定和繁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民柄常用于討論國家政治、社會穩定和民眾福祉的場景中。可以用來描述國家領導人關注民生、保護民權的政策措施,也可以用來批評政府忽視民生、損害民權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民柄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四年》。當時,齊國國君襄公在位,他對于國家政權的基礎和民眾的利益非常重視,因此他說:"惟吾民柄,民柄惟新。"這句話意味著只有保護好國家政權的基礎和民眾的利益,國家才能興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民柄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民”是名詞,指代民眾;“柄”是名詞,表示權柄、權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干部應該始終牢記保護民柄的責任。
2. 只有真正關心民生、保護民權,才能贏得民眾的擁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民柄”與“民眾的權益和福祉”聯系起來,形象化地想象成一把保護傘,象征國家政權的基石和支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民生凋敝”、“國家棟梁”等,以擴大對國家政治和社會問題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珍惜民柄,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貢獻。
2. 初中生:政府應該更加關注民柄,推出更多惠民政策。
3. 高中生:只有保護好民柄,國家才能實現長治久安。
4. 大學生:作為青年一代,我們應該為維護民柄而努力奮斗。
5. 成年人:保護好民柄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