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濩
基本解釋
周 代樂舞之一。相傳為 成湯 時作。《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云門》、《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鄭玄 注:“《大濩》, 湯 樂也。”《莊子·天下》:“ 黃帝 有《咸池》, 堯 有《大章》, 舜 有《大韶》, 禹 有《大夏》, 湯 有《大濩》, 武王 、 周公 作《武》。”
成語(Idiom):大濩
發音(Pronunciation):dà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眾多人聚集在一起,形勢洶涌激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濩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大”表示眾多、龐大,而“濩”表示水勢洶涌。大濩形容人群眾多,氣勢洶涌,場面熱鬧喧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群擁擠、人聲鼎沸的場合,也可以用來形容局勢緊張、情況激烈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濩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項羽本紀》。相傳,在項羽攻下垓下后,劉邦等人被敵軍包圍,形勢十分危急。然而,在關鍵時刻,劉邦的部下韓信帶領大軍殺出重圍,成功解救了劉邦等人,局勢發生了逆轉。這個場景就形容了人群眾多、氣勢洶涌的情景,后來演變成了成語“大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真是一派大濩的景象。
2. 在演唱會上,觀眾們大聲吶喊,場面十分大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濩”與人群擁擠、聲勢浩大的場景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人群眾多、氣勢洶涌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人群眾多、聲勢浩大的成語,如“人山人海”、“人滿為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今天學校舉行運動會,操場上人山人海,非常大濩。
2. 初中生(13-15歲):電影院里人滿為患,大家都想看這部電影,場面真是大濩。
3. 高中生(16-18歲):考試前的自習室里人聲鼎沸,氣氛非常大濩,大家都在努力備考。
4. 大學生(19-22歲):參加音樂節的人群熱情高漲,現場氣氛非常大濩,讓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