鼗耳
成語(Idiom):鼗耳(táo ěr)
發音(Pronunciation):táo ě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耳朵靈敏,能聽到很遠的聲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鼗耳是由“鼗”和“耳”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鼗是古代一種樂器,形狀像鼓,用來奏樂。耳指的是人的耳朵。鼗耳這個成語形容人的耳朵非常靈敏,能夠聽到很遠的聲音,比喻人的聽力敏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耳朵非常靈敏,能夠聽到一般人聽不到的聲音。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對事物的觀察和感知能力非常敏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鼗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罕》中。孔子對子罕說:“子之鼓也與?”子罕回答說:“鼓也者,與人方便樂也。”孔子接著問:“鼗與?鼓與?”子罕回答說:“鼗也者,鼓也者。”孔子再問:“鼗耳。”子罕回答說:“鼗耳者,鼓耳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鼗耳,能聽到遠處傳來的細微聲音。
2. 她的鼗耳讓她能夠察覺到別人看不見的細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鼗耳”想象成一個人,他的耳朵非常大而靈敏,能夠聽到很遠的聲音。可以通過這個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聽覺相關的成語,如“聰明耳”、“傾耳細聽”等,進一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鼗耳可以聽到老師講話的聲音。
2. 初中生:他的鼗耳讓他能夠聽到同學們的私語。
3. 高中生:她的鼗耳讓她能夠聽到老師教室外的談話聲。
4. 大學生:我的鼗耳讓我能夠聽到很遠處傳來的音樂聲。
5. 成年人:他的鼗耳讓他能夠聽到公司里的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