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饑
基本解釋
見“ 大饑 ”。
亦作“ 大飢 ”。大饑荒;嚴重的饑荒。《左傳·文公十六年》:“ 楚 大饑, 戎 伐其西南。”《公羊傳·襄公二十四年》:“大饑。” 何休 注:“有死傷曰大饑,無死傷曰饑。”《穀梁傳·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為大饑。”《呂氏春秋·上農》:“因胥歲不舉銍艾,數奪民時,大饑乃來。” 宋 蘇軾 《東坡志林·冢中棄兒吸蟾氣》:“ 富彥國 在 青社 , 河 北大飢,民爭歸之。”
成語(Idiom):大饑
發音(Pronunciation):dà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饑荒、嚴重的饑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饑是由“大”和“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思是指饑荒、嚴重的饑餓。形容人們饑腸轆轆、沒飯吃的狀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饑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嚴重的糧食短缺,人們饑餓不堪的情景。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因為某種原因而長時間沒有得到滿足的渴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饑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事件。在中國歷史上,饑荒是常見的自然災害之一。在古代,如果一個地區遭受了長時間的大旱、洪水或其他災害,導致糧食嚴重短缺,人們就會面臨饑餓的困境。大饑這個成語就是形容這種情景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饑這個成語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字組成,沒有特殊的語法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區遭受了大饑,人們餓得連骨頭都剩不下了。
2. 在那個年代,大饑是人們最害怕的災害之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餓得肚子發出“咕咕”的聲音,形容他們處于大饑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饑荒的歷史事件和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歷史中的饑荒問題,以及現代社會中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餓得大饑了,快點吃飯吧!
2. 小學生:聽說過古代的大饑嗎?那時候人們都沒有飯吃。
3. 初中生:我們應該珍惜糧食資源,避免出現大饑的情況。
4. 高中生:大饑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