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闕
基本解釋
(1).古代宮殿、祠廟、陵墓前兩邊高臺上的樓觀。《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 唐 吳融 《送僧歸破山寺》詩:“別來雙闕老,歸去片云閒。” 明 王寵 《入消夏灣》詩:“千山翫迴轉,雙闕開嶙峋。”
(2).借指宮門。 唐 廣宣 《駕幸天長寺應制》詩:“宸游雙闕外,僧引百花間。” 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比亦再過於雙闕,未嘗一對於清光。”
(3).借指京都。 三國 魏 曹植 《贈徐干》詩:“聊且夜行游,游彼雙闕間。” 唐 杜甫 《承間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之十:“意氣即歸雙闕舞,雄豪復遣 五陵 知。” 仇兆鰲 注:“雙闕,謂都中。” 明 戴縉 《楚江旅懷》詩:“客夢懸雙闕,鄉心逐五羊。”
成語(Idiom):雙闕
發音(Pronunciation):shuāng q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雙闕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意思是兩座城門。它用來形容兩座城門緊緊相鄰,相互對峙的景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雙闕的字面意思是“兩座城門”,但在成語中,它的含義更多地指代兩個相對立的勢力、兩個相互對抗的勢力或兩個對立的觀點。它形象地描繪了兩個勢力或觀點之間的緊張關系和對峙態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雙闕常常用來描述政治、軍事或其他領域中的對立關系。它可以用來形容兩個國家、兩個政黨、兩個派系之間的對抗,也可以用來形容兩個團隊、兩個個人之間的競爭。此外,雙闕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內心中兩種對立的觀點或情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雙闕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古代城市的城墻常常有城門,而城門之間的距離通常很近。當兩座城門相對而立時,形成了一種緊張的對峙狀態,這種景象被形容為雙闕。后來,雙闕逐漸引申為兩個對立的勢力或觀點之間的對抗關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雙闕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雙”和“闕”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緊張,就像是雙闕一樣。
2. 公司內部的兩個團隊一直在競爭,形成了雙闕的局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古代城門之間的對峙景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兩座城門之間的對立關系,可以幫助記憶雙闕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雙闕相關的成語,如“闕如其來”、“闕一日而后知其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里有兩個隊伍在參加比賽,他們之間就像是雙闕一樣,都想贏得勝利。
2. 初中生:歷史上有很多雙闕的故事,比如齊國和楚國之間的戰爭,他們都是強大的勢力,互相對抗。
3. 高中生:文化大革命時期,社會上形成了兩個對立的陣營,人們的思想也產生了雙闕的現象,導致社會動蕩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