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罪不勝誅(zuì bù shèng zhū)
發音(Pronunciation):zui4 bu4 sheng4 zhu1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罪惡太多,無法完全懲罰,罪行不可勝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罪不勝誅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罪惡之事無法被徹底懲罰、消滅或清除。它強調了罪行的嚴重性和數量之多,表示罪惡已經達到了無法計數的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罪惡行為極其嚴重,罪責難容。可以用來描繪犯罪分子的罪行,也可以用來形容社會上的不公和腐敗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故事中的昭公問孔子:“夫子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孔子回答說:“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昭公不解其意,孔子解釋說:“《詩》中有一句‘罪不勝誅,故不可不察也’,你應該去研究一下《詩經》。”這個故事中的“罪不勝誅”成語便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組成的固定搭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惡人罪不勝誅,必須嚴懲不貸。
2. 這個案件涉及太多的罪行,罪不勝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罪不勝誅”理解為“罪犯無法勝過(誅)”。可以通過與“罪惡”、“嚴重”等詞語進行聯想,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罪大惡極”、“罪孽深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做了很多壞事,罪不勝誅。
2. 初中生:這個犯罪集團的罪行罪不勝誅。
3. 高中生:社會上的腐敗現象已經到了罪不勝誅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