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危而不持
發音(Pronunciation):wēi ér bù c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在危險的時候不堅持,不扶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危而不持是指在危險或困難的時候,不給予幫助或支持,表現出不負責任的態度。這個成語強調了人們在面對困境時的應對態度,暗示了一種無情無義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危而不持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在他人遭遇困難時不給予幫助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組織或政府在國家危機時不采取積極措施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危而不持這個成語源自《左傳·襄公十五年》。相傳,戰國時期,晉國的君主襄公在位時,遇到了一個叫做狐臭的臣子。狐臭是一個非常聰明而且有才華的人,但他卻沒有得到君主的器重和重用。后來,晉國面臨外敵入侵的危機,襄公向狐臭請教策略,但狐臭卻敷衍了事,沒有給予真正的幫助。最終,晉國遭受了重大的損失。這個故事成為了危而不持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危而不持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危”、“而”、“不”、“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公司危機時,他危而不持,沒有提供任何幫助。
2. 他是一個危而不持的人,總是在別人需要他的時候消失不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的方式記憶危而不持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懸崖邊上,另一個人卻沒有伸手去扶他,表示危而不持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以卵擊石”、“落井下石”等,來擴大對于危而不持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當我的朋友遇到困難時,我會幫助他,而不是危而不持。
2. 初中生(14歲):政府在災難面前應該危而不持,積極采取措施保護人民。
3. 高中生(17歲):作為一個公民,我們應該在社會危機時不危而不持,積極參與到救助行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