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帖
成語(Idiom):伏帖 (fú tiē)
發音(Pronunciation):fú t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低頭彎腰,謙遜恭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伏帖形容人低頭謙遜,恭順順從的樣子。表示對他人態度恭敬,不敢有絲毫怠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形容人對長輩或上級非常恭順,態度十分謙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伏帖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這本古代文獻中。據說,春秋時期,晉國的公子重耳因為被追殺而四處流亡。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他來到了一個山村。村中的一位老者看到他饑寒交迫,便熱情地邀請他進屋取暖。公子重耳非常感激,便低頭向老者行禮,表達了自己的謝意。從此以后,人們用“伏帖”來形容對他人的恭順和謙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長輩總是伏帖恭敬,非常懂得尊重他人。
2. 在公司里,他對上級總是伏帖順從,從不違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伏帖”這個成語:
1. 將“伏”字與低頭彎腰的動作聯系起來,表示謙卑恭順。
2. 將“帖”字與紙張聯系起來,表示人低頭時,紙張也會貼在地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一步學習“伏帖”這個成語:
1. 查找更多相關的成語,如“卑躬屈膝”、“諂媚奉承”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
2. 閱讀相關的故事和文章,了解成語的起源和背后的文化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老師總是伏帖恭敬,因為我知道尊重長輩是很重要的。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屢次獲勝,但他對對手總是伏帖有禮,不驕不躁。
3. 高中生:在領導面前,我們要保持謙遜和伏帖的態度,不要過于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