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幌
基本解釋
書帷。亦指書房。 南朝 梁 劉孝綽 《<昭明太子集>序》:“猶臨書幌而不休,對欹案而忘怠。” 唐 劉長卿 《過裴舍人故居》詩:“書幌無人長不捲,秋來芳草自為螢。” 宋 蘇軾 《雪后書北臺壁》詩之一:“五更曉色來書幌,半月寒聲落畫簷。”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 岱 ,字 次岳 ……《清明》云:‘忽忽春光過半時,浴蠶天氣雨如絲,無端柳色侵書幌,憶著河橋折處枝。’”
成語(Idiom):書幌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hu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虛有其表,外表看起來很有文化或有學問,但實際上內在空虛、沒有真才實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書幌源自清代小說《紅樓夢》,原指賈寶玉收到一個裝滿書籍的書匣,外表看起來很有學問,但實際上里面的書都是空白的,沒有實際內容。后來,這個成語的含義擴展為指人表面上有學問或有文化的樣子,但實際上沒有真才實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那些只注重外表的人,他們可能通過模仿或虛假的方式給人以有學問的印象,但實際上卻沒有真正的知識或才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書幌最早出現在清代小說《紅樓夢》中,是作者曹雪芹創造的。在小說中,賈寶玉收到一個裝滿書籍的書匣,外表看起來很有學問,但實際上里面的書都是空白的,沒有實際內容。這個故事成為了成語“書幌”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書幌的結構是“書”和“幌”的組合。其中,“書”表示書籍,意味著知識或學問;“幌”表示外表,意味著表面的樣子。兩者結合起來,表示外表看起來有學問或有文化,但實際上內在空虛、沒有真才實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擺出一副書呆子的樣子,但實際上是個書幌,什么真知識都沒有。
2. 她雖然穿著樸素,但她的內心卻充滿了真正的知識和才能,絕對不是一個書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書幌”想象成一個裝滿空白書籍的書匣,外表看起來很有學問,但實際上里面都是空的。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虛有其表、外表騙人相關的成語,如“畫餅充饑”、“紙上談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雖然穿著很有學問的衣服,但是他只是個書幌,沒有真正的知識。
2. 初中生:她整天擺出一副書呆子的樣子,但實際上只是個書幌,沒有實際的才能。
3. 高中生:他表面上看起來很有學問,但是實際上只是個書幌,沒有真正的知識和能力。
4. 大學生:這個人整天充滿文化氣息,但是他只是個書幌,沒有真正的學術造詣。
5. 成年人:我們不要被那些表面上有學問的人所迷惑,他們可能只是書幌,沒有真正的才能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