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服
基本解釋
謂天下。《后漢書·董卓傳贊》:“矢延王輅,兵纏魏象。區服傾回,人神波蕩。”
成語(Idiom):區服
發音(Pronunciation):qū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區分服飾。指通過服飾、裝束等外在特征來區分身份、階層、職業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區服一詞源于古代官員身份的標志,特指官員根據職位不同而穿戴的服裝。在古代中國,官員身份的高低和職位的重要程度通過服飾來展示,不同職位的官員穿戴不同的服飾,以便于人們辨認出其身份和地位。因此,“區服”一詞逐漸引申為通過外在特征來區分身份、階層、職業等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通過外表特征來區分不同身份、職業、階層等的情況。可以用于社會學、心理學、文化研究等領域的討論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代中國的官員身份標志是非常重要的,區分身份的方式之一就是通過服飾來展示。在古代中國的官員系統中,高級官員穿戴豐富華麗的服飾,而低級官員的服飾相對簡單樸素。這種通過服飾來區分身份的習俗延續了很長時間,逐漸演變成了現代社會中通過外在特征來區分身份、職業等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區”和“服”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職業的人區服非常特別,很容易辨認出來。
2. 在古代,官員的區服非常嚴謹,不容有絲毫差錯。
3. 他的區服和我一樣,看來我們是同一行業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區服”與“區分服飾”進行聯想,通過服飾來區分身份。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中國的官員制度和官員的區服制度,深入了解不同職位的官員穿戴的服飾特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說我們要穿校服,這樣就不會有人區服了。
2. 初中生(13-15歲):學校規定校服的顏色和款式,以便于區服不同年級的學生。
3. 高中生(16-18歲):在大學校園里,學生的區服多種多樣,可以看出他們的專業和年級。
4. 大學生(19-22歲):即使在大學里,一些特殊職位的學生也有自己的區服,比如學生會的成員。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在職場上,人們通過穿著來區分不同職位和級別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