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七言詩
基本解釋
詩體的一種。一首中雜用三、五、七言為句。始創于 唐 李白 《三五七言》詩:“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楊齊賢 題解:“古無此體,自 太白 始。”
成語(Idiom):三五七言詩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wǔ qī yán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由三言、五言、七言組成的詩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五七言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指詩句的字數為三言、五言或七言。三言詩每句由三個字組成,五言詩每句由五個字組成,七言詩每句由七個字組成。這種詩歌形式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廣泛運用于表達情感、描繪景物、抒發思想等方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五七言詩常常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包括詩集、詩歌選集、文學評論等。在現代,三五七言詩仍然被用于創作詩歌,表達情感,以及進行文學創作的訓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五七言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詩經和楚辭。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三言、五言詩。楚辭是楚國的詩歌作品,其中也有七言詩的形式。這些古代文學作品對后世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得三五七言詩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五七言詩的結構由每句的字數組成,分別是三言、五言和七言。每句詩的字數限制了詩人的表達方式和創作技巧,同時也給予了詩歌以獨特的韻律和節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三言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出自《登鸛雀樓》)
2. 五言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靜夜思》)
3. 七言詩: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出自《卜算子·詠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創作自己的三五七言詩來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選擇一些熟悉的主題,比如自然景物、人物描寫等,按照三言、五言、七言的要求,逐句創作詩句。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文學和詩歌的發展歷程,閱讀更多的三五七言詩,學習分析和欣賞古代詩歌的技巧和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學習了三五七言詩,寫了一首關于春天的五言詩。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背誦一首七言詩,我選擇了杜甫的《登高》。
3. 高中生:寫三五七言詩需要注意節奏和韻律,這對于提高詩歌表達能力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