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民間偏方大全收集古今中外各種中醫偏方以及民間治病偏方近萬個。注:本站偏方均根據民間及網絡流傳整理而成,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板栗又稱栗子、瑰栗、毛栗,是我國特產,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譽,在國外它還被稱為“人參果”。祖國醫學認為,板栗性溫,昧甘平,入脾、胃、腎經,有補腎、健脾等功效。《本草綱目》載:“栗味甘性溫,入脾胃腎經。”“粟治腎虛,腰腿無力,能通腎益氣,厚腸胃也。”“有人內寒,暴瀉如注,食煨栗二三十枚,頓愈。”唐代孫思邈說:“栗,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 板栗甘甜芳香,含淀粉、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及鈣、磷、鉀等礦物質。脂肪含量是有殼類果實中脂肪含量最低的。板栗是健胃補腎、延年益壽的上等果品。下面介紹幾款藥膳: 1、栗子豬腎粥:板栗10個,每日清晨空腹嚼食,再進豬腎大米粥。 此方源于古代《經驗方》。相傳有人患腰腳弱,往栗樹下食數升便能起行。孫思邈認為:“生食之,甚治腰腳不遂。”另服豬腎粥以助藥力。此方用于腎虛腰膝酸軟,腳弱乏力。 2、板栗燒肉:板栗250克,豬瘦肉500克(切塊)。先用適量食油、鹽、醬、花椒將豬瘦肉、板栗炒過,加醬油、紅糖炒拌均勻,添水燜煮至栗熟即成。可分幾頓食用。 本方以栗子滋養補脾,豬瘦肉益血補虛。佐諸調料,可健脾開胃。適用于脾胃虛弱、食欲減退、虛損嬴瘦。 3、栗子山藥姜棗粥:板栗30克,大棗10個,山藥15克,生姜6克,大米100克。加水煮成稀粥食,可再加紅糖調味食。 板栗能補腎、益脾而止瀉。方中山藥、大米亦為益脾養胃之物,姜、棗、紅糖能溫養脾胃。適用于治療脾胃虛弱、畏食冷物、少食腹瀉,或小兒疳積、消化不良等。 清乾隆皇帝月《食栗》詩中描繪了隆冬季節圍爐食板栗的情趣,并稱板栗有美容的功能。慈禧太后就是常食栗子粉加冰糖和面粉蒸的窩窩頭,稱為美容“御食”。宋代詩人蘇東坡晚年患腰腳病痛苦不堪,通過服板栗半月治愈。蘇東坡的弟弟蘇子由詩云:“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贊譽其神效。南宋詩人陸游對板栗也情有獨鐘,深諳其養生功效,晚年食板栗治療牙齒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