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民間偏方大全收集古今中外各種中醫偏方以及民間治病偏方近萬個。注:本站偏方均根據民間及網絡流傳整理而成,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補血方 血是人體最寶貴的物質之一,它內養臟腑,外濡皮毛筋骨,維持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正常機能活動,使目能視、腳能步、掌能握、指能捏、神志清晰、精力充沛,這些都是血的功能。若血虛,不能營養人體,則面色無華、視力減弱、模糊、眼球干澀、關節活動不靈、四肢麻木、皮膚干燥、發癢、神志異常、頭痛眩暈、驚悸、失眠多夢等,因此,必須重視補血。 補血法適用于血虛之人。不是血虛,不能用這種方法。所謂血虛,即血少不夠用,常反映為全身性的血液虧損,或血液對人體某一部位的營養或滋潤作用減弱。臨床以面色蒼白無華、口唇淡白、頭暈眼花、舌質淡、脈細無力、婦女月經量少、衍期甚至經閉等為主要癥狀。 [方一] 牛乳25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清水,煮至半熟時,再加牛乳,煮至粥成,調以白糖進食。 本方有大補陰血功效。適用于虛弱勞損,形體羸瘦。 本方出自《調疾飲食辨》、《本草綱目》等,原方用于“大補陰血”,“老人甚宜”,為滋補虛損常用方。若日久失于調攝,或久病失于調治,臟腑虧損,陰血虧虛,則見虛損,法宜大補陰血。方中以牛乳血肉有情之品為主,大能補陰血,益虛損;以粳米為輔佐,補牌以助牛乳之力,合用而成大補陰血之方。本晶滋補之力較強,尤宜于虛損重癥。 本品滋潤補益,對脾胃虛寒泄瀉及痰濕水飲者不宜食用。 [方二] 鮮烏賊魚肉250克,桃仁15,克,黃酒、醬油、白糖各適量。烏賊魚肉沖洗干凈,切條備用。桃仁洗凈,去皮備用。烏賊魚肉放入鍋中,加桃仁、清水,旺火燒沸后加黃酒、醬油、白糖,再用小火煮至熟爛即成。 本方有養血調經功效。適用于血虛經閉。 本方出自《陸川本草》,原方用于“婦人經閉”,為治療血虛經閉的代表方,血虛沖任失養,血海空虛,則見經閉。方中以烏賊魚肉為主,血肉有情之品,大能養血調經;以桃仁為輔佐,活血調經。兩者合用,一養血以調經,一活血以調經,而以養血為主,故適用于血虛兼有血滯之經閉及血虛經閉。 《唐瑤經驗方》以本方去烏賊魚,加蓮藕煮食,則活血調經之力增強,原方用于“產后血閉”。 本方孕婦忌食。 [方三] 鮮桑椹1000克,糯米500克。鮮桑椹洗凈搗汁(或以干品300克煎汁去渣),再將藥汁,與糯米共同燒煮,做成糯米干飯,待冷,加酒曲適量,拌勻,發酵成為酒釀。 每日隨量佐餐食用。適用于肝腎陰虧消渴、便秘、耳鳴、目暗、瘰疬、關節不利等癥。桑椹滋陰補血力強,輔以糯米補中益氣,提高療效。 [方四] 羊乳250克,羊脂60克。羊乳、羊脂放人鍋中,煮作羹食。 本方有補虛勞,益精血功效。適用于虛勞羸瘦。 本方出自《食療本草》,原方用于“補腎虛,亦主中風”,為補虛勞,益精血方。久病體虛,臟腑耗損,精血虧虛,則見虛勞羸瘦,法宜補虛勞,益精血。方中以羊乳為主,補虛勞,益精血;以羊脂為輔佐,補虛潤燥以助羊乳滋補,合用而成補虛勞,益精血之方。本晶補虛滋潤之力較強,對于虛勞羸瘦,肌膚枯憔者尤為適宜。 本晶溫潤補虛,對于外感未清及痰火內盛者不宜食用。 [方五] 豬里脊、粳米各50克,花椒、食鹽、茴香、香油皆適量。將里脊肉洗凈,剁成肉末,入食鹽、花椒、茴香、香油調拌,待用;粳米煮粥,粥將成時放入上述原料,再煮至肉熟米爛;每日2次。 豬里脊即豬脊背上的瘦肉,結締組織較少,質地細嫩柔軟,無腥臊異味,入饌效佳。含蛋白質20%左右,并富含B族維生素和鐵等,脂肪約為8%。 據中醫古書記載,豬肉味甘咸性平,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本草備要》謂:“豬肉其味雋永,食之潤腸胃,生津液,豐肌體,澤皮膚。”《隨息居飲食譜》稱:“補腎液,充胃汁,滋肝腎,潤肌膚。” 配方中豬里脊滋陰血,潤肌膚;粳米健脾益氣;花椒、茴香既可調味,又可溫中補虛。全方滋養陰血,補中益氣,常服可收肌膚滑潤光澤之效。 痰濕內蘊者不宜服用。 [方六] 鮮牡蠣250克。將其洗凈,用黃酒、食鹽、蔥姜腌泡半小時后,取出,人火上烤熟,即可。佐餐食用。 牡蠣的保健作用古已載之。我國明代《本草綱目》一書就記載:牡蠣“氣味甘溫無毒。煮食,治虛損,調中……炙食甚美,令人細肌膚,美顏色。”日本古書也記載牡蠣“甘溫,無毒,去脾胃內熱,消汗,止渴,解酒,補陰養血,久食皮膚嬌嫩。”牡蠣的美容作用源于它所含的蛋白質、糖類、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鋅、銅、碘、硒等營養物質,它們既能滋補強壯身體,又對皮膚起保健作用。 盡管牡蠣營養豐富,但遠離海邊的人們是很難吃到牡蠣的。為了使更多的人受益,中國和日本科學家聯合研制成“牡蠣精”。“牡蠣精”是通過先進的工藝處理,提取牡蠣中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它保留了牡蠣的營養,并使其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方七] 豬皮500克,黃酒、大蒜、生姜、醬油、食鹽皆適量。豬皮去毛,洗凈,切成長條,放人鍋內,加適量清水、蔥、姜、黃酒,以小火煨燉肉皮將熟時加食鹽、醬油、待肉皮熟爛,汁液粘稠時即可停火,倒人碗內,冷藏備用。佐餐用。 豬皮味甘性寒,養陰清熱,傳統用于解除少陰腎經邪熱所致的音啞癥。近年來多用于潤膚美容。 豬皮的膠原組織經過熬煉,水解成明膠,它是和構成人體皮膚的膠原結構相似的一種動物蛋白,其分子量較低,易被人體吸收,這種膠質蛋白有增加皮膚彈性,延緩皮膚衰老的作用。豬皮需要長期連續使用,才能產生較好的潤膚作用。 有關單位從豬皮中提取出水解蛋白,研制成系列護膚晶。皮膚試驗表明,它們無任何刺激性和副作用,易被皮膚吸收,滋潤皮膚,有明顯的止癢作用;能修補和促進傷口愈合,減退色斑,使皮膚變得光滑、潔白、細膩而富有彈性,可使皺紋變淺。 [方八] 大豬蹄1個,松子仁、核桃仁各30克。豬蹄去凈毛,人鍋煮至半熟,去骨取皮,皮內裝上核桃仁、松子仁及零星碎肉皮筋,卷好,外用線扎緊,再煮至爛熟時取出,待冷切片,裝入盤中,佐餐食用。 據古書記載,本方中三味原料皆有滑潤肌膚的作用。豬蹄養陰血,“滋胃液以滑皮膚”(《隨息居飲食譜》);核桃仁補.肝腎,悅肌膚,“常服骨肉細膩光潤”(《食療本草》);松子仁潤肺養液。“潤皮膚,肥五臟”(《日華子本草》),三物合用共奏滋養潤膚之功。 本方的美容作用與原料的營養成分是分不開的。豬蹄中的膠原蛋白,是養顏保健之佳品;核桃仁、松子仁屬于堅果類食物,含脂肪和蛋白質都比較豐富,脂肪含量高達40%以上,其中主要成分是必需脂肪酸,它在體內有多種生理功能,缺乏時可影響細胞膜的功能,在嬰兒可能引起濕疹,在成人可能導致一系列皮膚病變。此外核桃仁、松子仁內的維生素E有延緩細胞衰老,減少皮膚色素沉著的作用。 凡高血脂、肥胖癥、大便溏泄者不宜用本品。 [方九] 藕適量,粳米二兩,砂糖少許。將藕洗凈,切成薄片,同粳米、砂糖同入砂鍋內煮成稀粥。本方健脾、開胃、益血、止瀉,適用于食欲不佳,大便溏薄,熱病后口干煩渴。 [方十] 干紅棗50克,花生米100克,紅糖50克。棗洗凈泡發,花生略煮后取花生衣,將棗與花生衣同放人煮花生的水中,加冷水適量,文火煮半小時,撈出花生衣,人紅糖,溶化后收汁,作點心服用。 本方益氣養血,適用于血虛證。 [方十一] 凈母雞1只(約重1250克),桂圓肉、荔枝肉、烏棗、蓮子肉、枸杞子各15克,冰糖30克,調料各適量。雞腹部朝上放在大碗中,桂圓肉、荔枝肉、烏棗、蓮子肉、枸杞子置于四周,再加上冰糖及精鹽、料酒、蔥、姜、清水各適量,上籠蒸2小時取出,調味,撒上胡椒粉。 本方補血養陰,益精明目,適用于病后、產后氣血虛弱,面色蒼白,形體羸瘦等癥。 [方十二] 藕粉、糯米粉、白糖各250克。藕粉、糯米粉、白糖放人盆中,加開水,揉成面團,放在籠內蒸熟即成。 本方有補虛益胃,養血止血功效。適用于虛弱食少,吐血,便血。 本方出自《本草綱目拾遺》,為治療虛弱失血方。體虛胃弱,血不循經,則見食少和失血。法宜補虛益胃,養血止血。方中以藕粉為主,補虛開胃,養血止血;以糯米粉、白糖為輔佐,糯米粉補益脾胃,白糖補虛潤燥,合用而成補虛益胃,養血止血之方。本品糯米取粉,則粘滯之性大減,尤宜老年虛弱者食用。 本品對痰熱內蘊者不宜食用。 [方十三] 母豬蹄2只,通草6克,黃酒、食鹽、蔥白、生姜各適量。豬蹄刮毛洗凈備用。通草放人紗袋中備用。豬蹄放入鍋中,加清水、通草、黃酒、蔥白、生姜,小火燉至八成熟,取出豬蹄,剔去其骨。原湯過濾去渣,加入豬蹄、食鹽,小火燉至熟爛即成。 本方有養血通乳功效。適用于產后乳少。 本方出自《梅師集驗方》、《隨息居飲食譜》等,方名為后補,原方用于“癰疽發背或發乳房初起微赤”,“婦人無乳及乳癰,發背初起”,為治療產后乳少代表方。產后血虛,乳汁生化不足,則見乳少。法宜養血通乳。方中以豬蹄為主,血肉有情之晶,大能養血補血以充乳汁;以通草為輔佐,通絡下乳以助乳汁排泄。兩者合用,一補一通,補中有通,配伍精當,共成養血通乳之方。此外,本方并有托瘡功效,故還可用于乳癰和發背。 [方十四] 豬蹄1個,蔥白2根,黃酒、食鹽各適量。豬蹄去毛,刮洗干凈。從趾縫處切成兩片,放入鍋中,加清水,旺火燒開,撇去浮沫,再加入蔥白、黃酒、食鹽,小火燉至熟爛即成。 本品有養血托瘡功效,適用于四肢瘡瘍腫痛,敗瘡不收。 本方出自《肘后方》。方名為后補,原方用于“毒攻手足,疼痛欲斷”,為養血托瘡方。血虛不能托毒外出,則見瘡瘍腫痛或敗瘡不收,法宜養血托瘡。方中以豬蹄為主,補血脈,托瘡毒,長肌肉;以蔥白為輔佐,通陽解毒以助托瘡。合用而成養血托瘡之方。本方養血托瘡,對血虛毒陷之瘡瘍尤為適宜。本品養血,還可用于產后乳少。 本方對熱毒瘡瘍者不宜食用。 [方十五] 花生米200克,豬前蹄1個,黃酒、蔥白、生姜、食鹽各適量。豬蹄去毛,刮洗干凈,切成兩片,放入鍋中,加花生米、清水、黃酒、蔥白、生姜,旺火煮沸,改用小火燉至熟爛。再調以食鹽略燉即成。 本方有養血通乳功效。適用于產后乳少,以及一般血虛病證。 本方出自《陸川本草》,方名為后補,原方用于“乳汁少”,為治療血虛乳少常用方。血虛不足,乳汁生化無源,則見乳少。法宜養血通乳。方中以花生米為主,養血充乳;以豬蹄為輔佐,血肉有情之品,大能補血脈,通乳汁。兩者合用,以增強養血通乳之力。本方養血補血,故還可用于一般血虛病證。 此外,《千金方》單以豬蹄燉食,用于“乳無汁”。 本方可用于貧血,白細胞減少癥。 本方補血滋膩,對痰濕重者不宜食用。 [方十六] 豬胰1具,淡菜150克,料酒、精鹽、胡椒粉、姜片、肉湯適量。將豬胰洗凈,放入沸水鍋中氽一下,撈出切片,將淡菜(干品)浸泡,洗凈,然后放鍋內加適量水煮,開鍋后撈出洗凈,再放鍋中加入豬胰、料酒、精鹽、胡椒粉、姜片,肉湯燒煮至肉熟爛,盛人湯盆即成。 豬胰性子味甘,能益肺補脾、潤燥。治肺損、咳嗽、咯血、肺脹喘急、脾虛下痢、乳汁不通、消渴等癥。淡菜性味咸溫,能補肝腎,益精血,消癭瘤。《日華子本草》說:“煮熟食之,能補五臟、益陽事。”《得配本草》記載它可治:“產后瘠瘦,食之而肥。”用豬胰配淡菜可用于肝腎不足,肺脾兩虛所致高血壓、虛癆、陽痿、咳喘、糖尿病等癥患者。 [方十七] 金華火腿2000克,豬肋條肉3000克,白酒1000克,清醬200克,白糖100克,茴香10克,花椒20粒。將火腿有皮的一面在明火上燒至微焦為度,用溫火浸泡后,刮去油垢和焦痕。再人鍋煮熟,連皮切成小方塊,豬肋條肉切方塊煮一下后,同金華火腿一起入砂鍋,再煮肉湯煨,加入白酒、清醬、茴香、花椒、白糖,文火煮至肉爛為佳。 肉味香美,俗名佛跳墻。 火腿性溫味咸,有補脾開胃,滋腎生津,益氣血,充精髓的作用。 [方十八] 連皮五花豬肉500克,大米70克,白薯、莧菜各200克。紅糖60克,食鹽15克,姜末、醪糟汁、四川豆豉各10克,甜面醬20克,花椒(殼)適量。先將肉刮洗干凈,切成6cm長薄片,白薯去皮切滾刀塊。大米、花粉人于鍋,以微火炒香,炒至金黃色起鍋,磨成粗粒粉面。覓菜洗凈切3cm長的節,備用。把切好豬肉,放人磁盆中,加鹽7克,姜末、醪糟汁、豆瓣醬適量,甜面醬10克,紅糖(化為水)以上各味與肉拌勻,腌片刻,再將其放入米粉內拌勻,備用。莧萊和白薯分別加米粉、甜面醬及鹽拌勻。后將合好的覓菜和白薯,分別放人大磁器內,各放一邊,上面放拌好的米粉肉,鍋內加水適量,將盛米粉肉的容器放籠屜內蒸軟,即可出鍋。色澤金黃發亮,味道咸、甜、辣、香俱全。 益氣生津,補中和血,健脾開胃,其中白薯還具有寬腸通便的作用。據《隨息居飲食譜》載,薯尚能防止暈車暈船。 [方十九] 豬肘子1000克。紅棗50克。好醬油20克,醋10克,蔥、姜、蒜、啤酒、淀粉適量。將豬肘以常法處理,客棗洗凈。將醬油、醋、蔥、姜、蒜盛入碗內再入淀粉,啤酒攪拌均勻,備用。取一砂鍋底上墊幾塊豬骨,加入清水1000克放入豬肘燒開,打去浮沫,再將紅棗及攪好調汁倒人,以微火慢慢煨,煨至軟爛,原汁成粘稠樣即成。 補脾益胃,滋陰養血,脾胃虛弱,陰虛血虛者尤宜。能輔治血小板減少,并能增強健康人之抵抗力。 [方二十] 豬血500克,姜5克,食油30克,料酒3克,味道少許,鹽適量。將豬血切成大塊,放入開鍋水中氽一下,撈出濾干水分,切小塊。姜洗凈,切絲。鍋內放油后,燒至七成熱,下豬血及料酒、姜、鹽、翻炒,起鍋放味精。 補氣養血,適用于并輔治頭眩暈,中滿腹脹,嘈雜有蟲,宮頸糜爛,淋瀝等癥。 [方二十一] 羊肉250克,生姜60克,當歸15克,料酒1匙,清湯、蔥白、精鹽各適量。將羊肉切片,素油炒過,對入清湯約1000ml,加入當歸、生姜、料酒、精鹽燉至羊肉熟爛即成。食用時,棄藥,吃肉喝湯。取其微發汗,食后避風2--4小時。 溫中補血止痛,適用于血虛氣寒引起腹部冷痛,惡寒肢冷,大便稀溏,以及寒濕凝滯的痛經,行經腹痛,量少色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