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民間偏方大全收集古今中外各種中醫偏方以及民間治病偏方近萬個。注:本站偏方均根據民間及網絡流傳整理而成,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瘧疾是由雄性按蚊叮咬人體,將其體內寄生的瘧原蟲傳入人體所致的原蟲玻人類瘧疾有4種,由4種不同的瘧原蟲引起,即間日瘧、三日瘧、卵形瘧和惡性瘧原蟲所致。傳染原為現癥病人和無癥狀帶蟲者。唾液中含有孢子的雌性按蚊叮咬人是其傳染途徑。病人病前有在瘧疾流行地區居住或旅行史,近年有瘧疾發作史或近期接受過輸血史。
辨證論治
中醫學早在公元前1200年前甲骨文中就有“瘧”字的記載,而瘧疾之名首見于《黃帝內經》。《素問·瘧論》說:“瘧之始發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頷,腰脊俱痛,寒去則內外皆熱,頭痛如破,渴欲冷飲。”對瘧疾的臨床表現描述深刻形象。故本病也即中醫瘧疾的范疇。
1.正瘧
癥狀:寒戰壯熱,休作有時,先有呵欠乏力,繼則寒戰鼓頷,寒罷則內外皆熱,頭痛面赤,口渴引飲,終則遍身汗出,熱退身涼。舌紅苔薄白,或黃膩,脈弦。
治法:和解達邪。
方藥:柴胡截瘧飲化裁:柴胡、半夏、常山各12克,紅參、草果、大棗各10克,黃芩9克,生姜3克,檳榔15克。若表實少汗而惡寒重者,加桂枝、防風、羌活以解表發汗;口干欲飲加葛根、石斛生津止渴;濕熱偏盛,胸脘滿悶,可去人參,加蒼術、厚樸、青皮以理氣化濕。
2.溫瘧
癥狀: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汗出不暢,頭痛,骨節煩疼,口渴引飲,便結尿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熱解表。
方藥:白虎加桂枝湯加減:石膏(先煎)24克,知母、桂枝、柴胡各12克,青蒿、生地黃、麥冬各15克,太子參20克,甘草6克。若熱多寒少,氣短胸悶,汗多,無骨節煩疼者為熱盛而津氣耗傷,可用清熱生津益氣之白虎加人參湯加味治療,津傷較甚,酌加石斛、玉竹養陰生津。
3.寒瘧
癥狀:但寒不熱,或寒多熱少,口不渴,胸脅痞滿,神疲肢倦。苔白膩,脈弦遲。
治法:辛溫達邪。
方藥:柴胡桂枝干姜湯合七寶截瘧飲:柴胡、桂枝、厚樸各12克,干姜、炙甘草、陳皮各6克,瓜蔞根15克,牡蠣10克,黃芩、草果、常山、檳榔各9克。若汗出不暢者去牡蠣;寒濕內盛,胸脘痞悶者加青皮;泛吐痰涎者加蜀漆、附子以溫散寒痰。
4.瘴瘧
(1)熱瘴
癥狀:熱甚寒微,或壯熱不寒,肢體疼痛,面紅目赤,胸悶嘔吐,煩渴飲冷,大便秘結,小便熱赤,甚則神昏譫語。舌紅絳,苔黑垢,脈洪數。
治法:辟穢除瘴,清熱保津。
方藥:清瘴湯加減:青蒿、玉竹各15克,茯苓、生地黃各20克,柴胡、半夏、知母各12克,陳皮、竹茹各6克,黃芩9克,黃連4克,枳實、常山各10克,益元散30克。
(2)冷瘴
癥狀:寒甚熱微,或惡寒戰栗,不發熱,甚則神昏不語。苔白厚膩,脈弦。
治法:芳香化濁,辟穢理氣。
方藥:加味不換金正氣散:藿香、佩蘭、蒼術各15克,茯苓20克,厚樸、半夏、檳榔各12克,陳皮6克,石菖蒲8克,草果10克,鮮荷葉30~60克。
5.勞瘧
癥狀:寒熱時作,倦怠無力,食少,自汗,面色萎黃,形體消瘦,或脅下痞塊。舌質淡,脈細無力。
治法:扶正祛邪,調和營衛。
方藥:何人飲加減:何首烏、當歸、白術各15克,紅參、大棗各10克,生姜4克,陳皮、炙甘草各6克,茯苓、生地黃各20克。或用補中益氣湯,在瘧發之時,加青蒿、常山祛邪截瘧。
此外,久瘧不愈,氣機郁滯,血行不暢,瘀血痰濁,結于左脅之下,形成痞塊,治宜軟堅散結,祛瘀化痰,方用鱉甲煎丸。
單方驗方
1.青蒿鮮草120克,或干草30~50克,水煎15分鐘,瘧發前3小時服下,過遲則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