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民間偏方大全收集古今中外各種中醫偏方以及民間治病偏方近萬個。注:本站偏方均根據民間及網絡流傳整理而成,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急性闌尾炎是最常見的急腹癥,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多見于青壯年,而老年人和嬰幼兒則較少見。典型的急性闌尾炎腹痛開始時多在中上腹或臍周圍,為陣發性疼痛,逐漸加重,經數小時或十余小時后,腹痛轉移至右下腹闌尾所在部位呈持續性疼痛。可出現惡心嘔吐、食欲減退、便秘或腹瀉。急性單純性闌尾炎體溫可能正常或有輕度升高,急性化膿性或壞疽性闌尾炎可在38-39℃左右,穿孔形成彌漫性腹膜炎后體溫可高達39-40℃左右,體檢右下腹象限有固定壓痛點,或伴有反跳痛及肌衛。并發局限性腹膜炎時有明顯腹膜刺激征,范圍不超過下腹部一個象限,無擴散趨勢;并發彌漫性腹膜炎時,腹痛自右下腹擴展至全腹,腹膜刺激征超過一個象限,且有擴散趨勢;形成闌尾周圍膿腫時,右下腹出現半島形腫塊,有明顯壓痛,體溫明顯升高。 急性闌尾炎的發病學說有神經反射、闌尾腔梗阻與細菌感染三種。闌尾粘連或其系膜過短可形成扭曲,闌尾腔內的糞塊,狹窄、寄生蟲等均可使闌尾腔梗阻,而闌尾肌肉的反射性痙攣可使闌尾腔中已存在的部分梗阻變為完全性梗阻。闌尾腔近端發生梗阻使闌尾粘膜分泌物不能排出,腔內壓力增高,闌尾壁血運受阻,有利于闌尾腔內存在的大腸桿菌、腸球菌、厭氧菌等自破損處侵入,形成急性化膿性炎癥。 本病診斷主要根據轉移性右下腹痛的病史、右下腹象限有固定壓痛點或伴反跳痛、肌衛的體征,輕度或中度升高的體溫與白細胞計數。 西醫至19世紀后半期才對急性闌尾炎有了較詳細的認識,1886年正式定名為“闌尾炎”,直到本世紀初確定以手術為主的治療原則。我國當代開展的急性闌尾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摸清了一些非手術療法的治療規律,擴大了非手術療法的范圍,提高了臨床療效。急性闌尾炎非手術與手術療法適應征的選擇,國內多數單位認為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和輕型化膿性闌尾炎宜采用非手術療法;復發性急性闌尾炎,應根據過去發作的次數、間隔時間的長短加以選擇,對發作間隔很久或僅發作1-2次者,仍可采用非手術療法。 急性闌尾性腹膜炎或稱急性闌尾炎合并腹膜炎,是急性闌尾炎的常見并發癥。以往對本病的治療多采用手術療法,國內開展以中醫藥為主治療本病的研究,取得較好療效。 本病屬于中醫學“腸癰”的范疇。腸癰可分為大腸癰與小腸癰,包括了很多種腹腔內化膿性炎癥,大腸癰主要指的是急性闌尾炎。大腸癰這個名稱在《內經》已有記載,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總結了漢朝以前治療腸癰的經驗,制定了辨證論治的基本法則。以后隋朝巢元方著《諸病源候論》與明朝陳實功所著《外科正宗》更進一步指出了瘀血凝滯、劇烈運動、產后敗瘀、不慎起居等因素都能引起腸癰。中西醫結合治療總性闌尾炎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