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8日 (農歷七月十六),文學翻譯家曹靖華逝世。
曹靖華原名曹聯亞,1897年8月11日生于河南省盧氏縣,青年時代即積極投身進步的學生運動,1920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歷史上的今天]并被派往莫斯科東方大學讀書,1922年回國。1925年受李大釗同志派遣,他赴開封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蘇聯顧問團翻譯,大革命失敗后再次赴蘇,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列寧格勒東方語言學院等校任教,1933年秋回國。其后,他曾在周恩來同志的直接指導下,參加中蘇文化協會和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工作,并主編《蘇聯抗戰文藝連叢》。
從20年代初,曹靖華即從事進步的俄國文學和蘇聯文學的介紹工作,與魯迅和瞿秋白結下了深厚友誼。作為我國翻譯介紹蘇聯革命文學的先驅者,他幾十年如一日,嘔心瀝血地譯出《鐵流》、《保衛察里津》、《我是勞動人民的兒子》,《虹》等作品近30種,約300萬字。他曾被魯迅先生稱贊為:“一聲不響,不斷地翻譯著。”
新中國成立后,曹靖華任北京大學教授兼俄羅斯語言文學系系主任。除繁重的教學科研工作外,他還擔任過文藝界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候補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世界文學》主編等。他曾多次出國訪問和接待外國代表團,為推動和發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努力。1987年5月,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同年8月,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他各國人民友誼勛章。
從60年代起,曹靖華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散文。這些文章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曹靖華將自己的生命同國家、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195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對黨的事業忠貞不渝,董必武同志曾以“潔比水仙幽比菊,梅香暗動骨彌堅”的詩句,贊譽他高尚的情操和風骨。
曹靖華1987年9月8日凌晨3時53分溘然長逝,終年90歲。
甲辰年八月初六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