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1年前的今天,1883年9月3日 (農歷八月初三),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逝世。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國現實主義小說家、詩人和劇作家。 1818年11月9日,出生于世襲貴族之家,1833年進莫斯科大學文學系,一年后轉入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畢業后到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哲學、歷史和希臘與拉丁文。后入莫斯科大學學習一年,隨后轉入圣彼得堡大學學習經典著作,俄國文學和哲學。1838年前往柏林大學學習黑格爾哲學。
1843年春,和他的最早師父李根(中文譯名)共同發表敘事長詩《巴拉莎》。
1847~1851年,在《現代人》上發表《獵人筆記》。該作品反農奴制的傾向觸怒了當局,當局以他發表追悼果戈里文章違反審查條例為由,將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寫了著名的反農奴制的短篇小說《木木》。
19世紀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創作的旺盛時期,他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羅亭》(1856)、《貴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與子》(1862)、《煙》(1867)、《處女地》(1859)。
從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時間在西歐度過,結交了許多著名作家、藝術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龔古爾等。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文學大會”,被選為副主席(主席為維克多·雨果)。
1883年9月3日,屠格涅夫逝世,享年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