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48年前的今天,1666年8月15日 (農歷七月十五),耶穌會傳教士湯若望逝世。
湯若望,耶穌會傳教士。德國人。1592年(一說1591年)5月1日生于科隆。出生于貴族之家,性格活躍,曾就讀于遠近聞名的三王冕貴族中學。由于學習成績突出,畢業后被保送羅馬的日爾曼學院。
1619年受耶穌會派遣,在法國神甫金尼閣的帶領下到達澳門。明朝天啟二年(1622)進入廣東。同年十二月二十五(1623年1月25日)到達北京。精通天文歷算,在入京的頭兩年中,便以對月蝕的準確測算贏得了戶部尚書張問達的賞識。
湯若望著述頗多,參與編寫翻譯的有《坤輿格致》、《渾天儀說》五卷、《西洋測日歷》一卷、《民歷補注釋惑》一卷、《大測》二卷、《星圖》八幅、《恒星表》五卷、《交食歷指》七卷、《測食說》二卷、《測天約說》二卷、《新法歷引》一卷、《歷法西傳》、《主制群徵》二卷、《古今交食考》一卷、《學歷小辯》一卷、《恒星出沒》、《交食表》等等,其中涉及天文歷法方面的,基本上都是包含在《崇禎歷書》內,或者和《崇禎歷書》有關。
康熙五年七月十五(1666年8月15日),湯若望病死于寓所。 康熙八年,康熙給湯若望平反。1669年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又發布了對湯若望的祭文:“皇帝諭祭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加二級又加一級,掌欽天監印務事,故湯若望之靈曰:鞠躬盡瘁,臣子之芳蹤。恤死報勤,國家之盛典。爾湯若望,來自西域,曉習天文,特畀象歷之司,爰錫通微教師之號。遽爾長逝,朕用悼焉。特加因恤,遣官致祭。嗚呼,聿垂不朽之榮,庶享匪躬之報。爾有所知,尚克歆享。”
湯若望的墓碑豎立在北京阜城門外車公莊三塔寺北京市委黨校院內,這里舊稱柵欄墓地。現在,在湯的德國科隆故鄉,也為其豎立了一座漢白玉全身像,還成立了湯若望協會,研究中德之間的文化交流。
評論:跨文化交流的工作很不容易做。湯若望為東西方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