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64年前的今天,1750年7月28日 (農歷六月廿五),德國作曲家巴赫逝世。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約翰·塞巴斯提安·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 國圖林根省的愛森那赫市。這里是宗教改革運動領袖馬丁· 路德的故鄉,又曾是十六世紀農民起義領袖托馬斯·閔采爾 領導農民起義的中心。生活在這個小城鎮的人們非常熱愛音 樂,據說在它的古代城門上刻寫著“音樂常在我們的市鎮上 回響”幾個字。
巴赫出身于一個受人尊敬的音樂世家。他的高祖面包師 菲特·巴赫就是個音樂迷,甚至在他去磨房磨面的時候,也 帶著他心愛的齊特拉琴(一種在德奧流行的彈撥樂器)。他 的曾祖約翰內斯(約1580—1626)是遠近聞名的樂師。約翰 內斯的長子約翰(1604—1673)是巴赫家族的第一位作曲家, 現在還存有其三首作品,栩栩如生地反映了三十年戰爭時期 的社會風貌;次子塔利斯朵夫(1613—1661)是巴赫的祖父, 也是個樂師;三子海因利希也是個著名的音樂家。巴赫的父 親是愛森那赫市的小提琴家。到巴赫已是第五代了。巴赫的 兒子們也都是著名的音樂家。二百年來,巴赫家族先后出現 了五十多位音樂家,以至于巴赫的姓氏在當地簡直成了音樂 家的同義語了。巴赫家族最后一人歿于1871年,這偉大的 一脈到此也就告終了。
這個家族常年生活在德國的中心地圖林根叢山所集的諸 小邦國里,對外面的世界難得聞問。他們以音樂為職業,象 那時的鐵匠、裁縫等行業的習慣一樣,也是輩輩相傳。大抵 都從事教堂管風琴手、學校音樂教師兼教堂圣歌隊隊長。城 市公共團體的吹奏手等職業。和這個家族來往的也大都是手 藝人。
他們每年總在圖林根地方舉行家族聚會。在聚會中,他 們要聚餐、跳舞、唱歌、議論工作。
巴赫從小就受到音樂的熏陶,在民族的和群眾性的音樂 生活中長大。同時,他的父親安普羅修斯·巴赫向他傳授音 樂技藝。七歲那年,巴赫入當地一所教堂附屬的拉丁語學 校上學,是個成績超群的學生。他還參加由學生組成的圣歌 隊,在各種節日演出中,在婚喪大事的儀式上唱宗教歌曲, 掙一些錢交學費。
九歲那年,小巴赫不幸父母相繼去世。他的長見約翰· 赫里斯托夫(1671~1721)將他帶到奧爾得魯夫城,在那里 他一邊上學,一邊跟哥哥學音樂。他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 且表現出突出的歌唱才能。
小巴赫對音樂的愛好與日俱增,他開始不滿足兄長那 種手藝匠式的教學,他那沒完沒了的提問,也使他哥哥惱 火。據說他哥哥藏有當時最著名的德國音樂大師韓羅伯蓋爾 (1616—1667)、凱爾(1627—1693)多人作品的手抄譜。小巴 赫好幾次想看這些譜子,都遭到他哥哥的拒絕。但小巴赫在 強烈的求知欲驅使下,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悄悄起來, 從書柜里拿出這些譜子,借著月光抄起來。就這樣抄啊,獨 啊,半年過去了,終于被他抄完了。有一天,這件事被他的 個哥哥知道后,竟無情地從孩子手中奪去了這些辛苦抄來的樂 譜……。
頑強的性格、不屈不撓的精神。刻苦勤奮的自學,導致 了將來的成功。巴赫把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到小提琴、古鋼琴, 特別是管風琴的演奏練習上。他哥哥是當時德國大音樂家帕 赫貝爾(1653-1700)的弟子,通過哥哥,巴赫學習了帕赫 貝爾的風格,對他日后的創作有著明顯的影響。
在奧爾得魯夫一晃五年過去了。當哥哥有了第五個孩子 后。早有獨立生活夙愿的巴赫離開了哥哥的家;只身來到了 呂奈堡。這時他才只有十五歲。
呂奈堡是德國北部宗教歌唱音樂中心,這里的童聲合唱 團相當出色。少年巴赫以他美妙的歌喉,靈巧的小提琴、古 鋼琴、管風琴的演奏技藝,被呂奈堡圣·米歇爾教堂附屬的 “優秀歌手”合唱團錄取,同時入神學校學習。在這里雖然 可以得到一些微薄的薪水,但還得和同學們上街賣唱。
這里的圖書館藏有不少古代德國和意大利音樂家的作 品,巴赫一頭扎進去,用全身心鉆研這些手稿,大大開闊了 巴赫的音樂視野。他又與另一教堂的著名作曲家、管風琴家 彪姆交往,向他請教,并且不只一次地到漢堡去聽彪姆的老 師、管風琴大師萊因肯的演奏,聆聽了德國歌劇作曲家凱塞 (1674—1739)的歌劇。他又為了研究法國音樂,到且勒宮廷 去當臨時樂師,從而接觸了法國作曲家呂利(1632-1687) 的弦樂曲,還聽了許多法國古鋼琴音樂的演奏。
巴赫象一塊海綿那樣,盡力吸收、融合了當時歐洲各流 派的藝術成就,憤發地進行了刻苦的鉆研,成為一個杰出的 演奏家、樂器鑒定家和作曲家。一后來,當有人問起巴赫地的 藝術是怎樣達到這樣完美的境地時,他嚴肅而簡單地回答 道:“這是由于我下過一番苦功,誰如果象我這樣下一番苦 功,他也會達到同樣的境地。”
巴赫的音樂作品浩如煙海,雖然大部分已散佚,但留下 的也不少,約有五百多部。音樂史上作品多產的作曲家也不 乏其人,但一直到今天,在樂壇上能與之相比的人卻是寥寥 無幾。除歌劇外,巴赫的創作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作裁。其 中以聲樂作品最多,作有三百來首宗教大合唱、二十來首世 俗大合唱、三部受難曲(取材于《圣經》福音書中關于耶穌受難的記述的聲樂曲。)以及清唱劇(內容富于戲劇性和史詩性的大型聲樂套曲)、彌撒曲(這是一種天主教里所用的復調風格的聲樂會曲。)(其中以《b小 調彌撒曲》最著名)、眾贊歌(一種教會眾人合唱的贊美詩,為混聲四部合唱曲.十六世紀以后,被改偏為器樂曲或清唱劇。)等。器樂作品有管風琴音樂、 古鋼琴音樂、六部《勃蘭登堡協奏曲》、四部管弦樂組曲, 以及為一架或數架鋼琴而作的鋼琴協奏曲、由樂隊伴奏的小 提琴協奏曲、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長 笛奏鳴曲等。
巴赫的音樂作品包羅萬,除歌劇外遍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領域(這一點疊民亨德爾截然不同,亨德爾成功的道路正是從歌劇起始)。盡管作品中的大部分早已散佚,但仍有500多部保留下來。
其中比較主要的代表作包括:《平均律鋼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賦格的藝術》(The Art of Fugue)、《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s)6首、《小提琴協奏曲》兩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6首、《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與組曲》6首、《法國組曲》、《英國組曲》、《農民康塔塔》(Peasant Cantata)、《咖啡康塔塔》(Coffee Cantata)、《馬太受難樂》、《b小調彌撒曲》,等等。()
《馬太受難曲》巴赫
點評:像巴赫這樣的音樂家族,在歷史上是罕見的
甲辰年六月廿三日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