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9年前的今天,1915年7月1日 (農歷五月十九),中國思想家顧準出生。
顧準
1915年7月1日生于上海的一個小商人家庭,在職業學校的初中畢業后,因家境清貧,無力繼續求學,12歲就到潘序倫先生創辦的上海立信會計事務所當練習生。隨后通過自學會計學,成為掌握現代會計知識的專業人士,1930年,十五歲的他便以其在會計學方面的成就和造詣,在上海工商界嶄露頭角,被譽為“奇特的少年天才”。20世紀30年代,有多部會計學著作問世,是上海知名的會計學家。1934年完成的會計學著作《銀行會計》,成為國內第一本銀行會計教材。
顧準于1930年組織秘密的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進社,后轉入武衛會。同年10月,因武衛會組織被破壞,第一次流亡去北平。1934年后,曾任中國民族武裝自衛會上海分會主席、總會宣傳部副部長。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冬北平“一二•九”運動后,全國掀起了抗日救國高潮。1936年2月,自北平回到上海,先后擔任過上海職業界救國會黨團書記,職員支部書記,江蘇省職委宣傳部長、書記、江蘇省委副書記。在文委工作期間,與經濟學家孫冶方(當時為文委書記)認識并共事。1940年后,曾任中共蘇南澄錫虞工委書記、專員,江南行政委員會秘書長、蘇北鹽阜區財經處副處長、淮海區財經處副處長。后赴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46年1月回到華東后,先后擔任中共中華分局財委委員,淮陰利豐棉業公司總經理,蘇中區行政公署貨管處處長、中共華中分局財委委員、山東省財政廳廳長。解放軍占領上海前夕,任青州總隊(接管上海財經工作的一支干部隊伍)隊長,積極準備接管上海。1949年5月,隨軍回到上海。任上海市財政局局長兼稅務局長、上海市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和華東軍政委員會財政部副部長,為建國后上海的財稅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1956年入經濟研究所(現屬中國社會科學院)任研究員后,寫成《試論社會主義制度下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1957年擔任中國科學院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副主任,在隨后的反右運動中被劃為右派分子。1962年重返經濟研究所。1965年在被劃為“極右派”,在隨后的“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了殘酷迫害,1968年4月,他的妻子汪璧因不堪迫害自殺。他遭受迫害期間,仍堅持獨立思考,特別關注民主問題,堅持民主社會主義的理想,追問“娜拉走后怎樣”(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后怎樣)的問題,寫成《希臘城邦制度》、《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 1974年12月3日因患肺癌病逝。
在去世后,他的思想價值才逐漸被人們認識到并受到極高評價。李慎之先生稱他是“點燃自己照破黑暗的人”。王元化先生評論“他的思考不囿于書本,不墨守成規,而滲透著對革命對祖國對人類命運的沉思,處處顯示了疾虛妄求真知的獨立精神。在造神運動席卷全國的時候,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對個人迷信的人;在“凡是”思想風靡思想界的時候,他是最早沖破教條主義的人。僅就這一點來說,他就比我以及和我一樣的人,整整超前了十年”。
評論:今天我們實行市場經濟,不能忘記顧準的貢獻。
甲辰年五月廿六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