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14日 (農歷四月十二),聶榮臻元帥逝世。
1922年聶榮臻同志在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化學系學習時的留影
聶帥夫婦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長期擔任黨、國家和軍隊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聶榮臻因病醫治無效,于1992年5月14日22時4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聶榮臻1899年12月29日生于四川省江津縣吳灘鎮石院子。幼年家境衰落,生活艱辛。在斷續就讀私塾、小學后,1917年考入江津縣立中學。五四運動中積極參加當地學生愛國斗爭。1919年底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就讀于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化學工程系。同年8月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后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之部)。1923年春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旅歐社會主義青年團執行委員會委員、訓練部副主任。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后,任國民黨駐巴黎通訊處處長。1924年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2月轉入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軍事。同年9月回國,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參與創建革命軍隊的政治工作。1926年7月任中共廣東區委軍委特派員,參加北伐戰爭。北伐軍攻占武昌后任中共湖北省委軍委書記。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被派往上海,協助周恩來將慘遭摧殘的工人糾察隊轉入秘密活動。5月,湖北省委軍委并入中共中央軍事部后,參與軍事部的領導工作。他是較早懂得中國共產黨必須直接掌握武裝的革命前驅者之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7月中旬,被周恩來指定為中共前敵軍委書記,赴九江準備組織武裝起義。同年8月1日,他組織張發奎部第25師兩個多團部隊趕赴南昌參加起義,后任起義軍第11軍黨代表。同年12月,又參與領導廣州起義。1931年底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后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第一軍團政治委員。1932年4月,作為紅軍東路軍政治委員,參與指揮漳州戰役。1932年底起,率部參加第四、第五次反“圍剿”。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過金沙江后,任中央紅軍先遣隊政治委員。第一、四方面軍會合后,擁護中央北上創建川陜甘根據地的戰略方針,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到陜北后,率部參加直羅鎮和東征、西征戰役。1936年11月,參與指揮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15師副師長、政治委員,參與指揮平型關戰斗,殲滅日軍精銳一部,取得了全國抗日戰爭開始后第一個大勝仗。1937年11月,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按照黨中央的指示,率三千余人到晉察冀邊區創建敵后抗日根據地。到1938年底,晉察冀邊區發展到72個縣,近10萬人的武裝部隊,被黨中央譽為“模范抗日根據地和統一戰線的模范區”。1939年冬,指揮雁宿崖、黃土嶺戰斗,擊斃日軍阿部規秀中將旅團長。1940年8月,在百團大戰中,先后組織指揮39個團和大批地方武裝對正太、津浦、平漢、北寧等鐵路、公路進行破擊戰,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1942年,在斗爭極其殘酷的情況下,組建多支武裝工作隊,深入敵占區襲擊和奪取日偽軍力量薄弱的據點,擴大游擊區。在敵后六年艱苦卓絕的斗爭中,他創造性地執行黨中央戰略方針和各項政策,勝利地創建了第一個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極大地豐富了毛澤東的軍事理論,表現出非凡的組織領導才能和軍事指揮藝術,為奪取中國革命戰爭的徹底勝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解放戰爭時期,先后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三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平津衛戍區司令員,北平市市長兼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他組織指揮正太、清風店和石家莊等戰役,取得了重大勝利。1949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他與林彪、羅榮桓組成平津前線總前委,負責指揮平津戰役。并參與北平和平談判,實現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建國后,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國防部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他參與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特別是在主管尖端武器科研工作期間,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他日夜操勞,嘔心瀝血,總結出科學工作十四條成功經驗,充分調動廣大科學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領導科技攻關,組織全國大協作,僅用五年的時間就研制成功了導彈、原子彈,為我國尖端武器的發展和航天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