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8年前的今天,1946年4月8日 (農歷三月初七),國際聯盟決定自行解救,財產移交聯合國。
國際聯盟(簡稱國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組成的國際組織,宗旨是減少武器數目、平息國際糾紛及維持民眾的生活水平。但國聯卻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被聯合國取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一些資產階級和平團體積極主張建立一個調解國際糾紛的機構。美國總統威爾遜非常贊成這個主張,并將此納入他的“十四點原則”,力主建立國際聯盟這樣一個組織。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召開以后,威爾遜堅持首先討論建立國際聯盟的問題,并主張把《國聯盟約》列為《對德和約》的必要組成部分。但是,在英法兩國的操縱下,巴黎和會決定設立一個國聯盟約起草委員會,由威爾遜擔任主席,這樣,威爾遜首先建立國際聯盟的要求未被采納。《國聯盟約》起草委員會收到許多國家和團體提出的草案和陳述書,并就對戰敗國的殖民地和附屬地實行委任統治問題、“門羅主義”列入《盟約》問題、反對在移民問題上的種族歧視問題等展開激烈的爭論。《國聯盟約》經過26次修改之后,于1919年4月28日在巴黎和會上通過。《凡爾賽和約》的第一部分就是《國際聯盟盟約》。《盟約》中確定了國際聯盟的組織機構、職能、原則和會員國的義務。1920年1月10日和約正式生效的這一天,在威爾遜主持下國際聯盟宣告正式成立。凡是在大戰中對德奧集團宣戰的國家和新成立的國家都是國際聯盟的創始會員國。這樣,國聯共有44個會員國,后來逐漸增加到63個國家,國際聯盟的主要機構有大會、理事會、秘書處,并附設國際法庭、國際勞工局等,其中最主要機構是理事會。總部設在日內瓦。中國于1920年6月29日加入國際聯盟。先后有63個國家加入國聯。1937~1938 年國聯會員國最多時達58個。
日、德、意3國因為發動侵略戰爭的需要 ,分別于1933年3月27日、10月19日和1937年12月12日退出國聯。接著先后共有17國退出國聯。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國聯名存實亡,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1946年4月8—18日在第21屆“國聯”大會上,國聯正式宣告解散,所有財產和檔案均移交聯合國。
甲辰年二月三十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