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3年前的今天,1891年4月24日 (農歷三月十六),普魯士和德意志總參謀長,著名軍事家毛奇逝世。
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 (1800~1891),參謀長,著名的軍事家。在普奧戰爭、普法戰爭中打敗奧軍和法軍的實際組織指揮者。又稱老毛奇,以與其侄兒小毛奇相區別。1800年出生于梅克倫堡帕爾希姆的一個破落貴族家庭。父親原為普魯士軍官,后遷居丹麥。毛奇從8歲開始在荷爾斯泰因受教育, 10歲入哥本哈根皇家軍校,18歲進丹麥軍隊服役。1822年,他通過考試轉入普魯士軍隊,獲少尉軍銜。次年,進柏林陸軍學院深造。1838年,因發表《論軍事測繪大綱》,受到軍界重視,被調到總參謀部測繪局工作。1835~1839年,被派到土耳其,擔任奧斯曼蘇丹的軍事顧問。1840年調回柏林,在第4軍團參謀部供職。1842年,他參與指揮修筑漢堡至柏林的鐵路,由此認識到鐵路對軍隊機動和后勤保障的重大作用。此后,擔任過亨利親王的副官,在第8軍團和第4軍團的參謀部里供過職。
1855年,毛奇被調去為弗里德里希·威廉親王作副官,從此與這位后來的普魯士國王和德意志帝國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密切接觸,為這位國王使用“寶劍”到生命的最后時刻。由于國王的信任與提拔,他于1857~1888年長期擔任普軍總參謀長,并在任期內大膽改組總參謀部,擴充軍備,改進裝備。同時,實際負責普軍的作戰指揮。1864年,率軍戰勝丹麥。1866年,取得了對奧戰爭的勝利。1870年7月普法戰爭爆發后,他率領3個軍團迎戰法軍,在色當會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為實現德意志統一作出了重大貢獻。國王因此稱他很好地“使用了寶劍”,封他為伯爵,晉升為元帥,在他于1888年退役后,還任命他為國防委員會主席。 著有《毛奇軍事論文集》和《軍事教訓 (交戰的準備)》等,對軍事史影響很大,很值得后人研究。
甲辰年三月十六日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