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7年前的今天,1927年4月19日 (農歷三月十八),武漢國民政府揮師北伐。
1927年4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決定出師北伐奉系張作霖。
武漢國民政府面臨著被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的嚴重危機:蔣介石以南京為中心,聯合川、黔、粵、桂等省軍閥,從東、南、西三方面對武漢實行軍事包圍;在北方,張作霖進兵河南,覬覦武漢。為擺脫被圍困的境地,唐生智、張發奎等主張東征討蔣,汪精衛、鮑羅廷等主張北伐,理由是可以把馮玉祥的國民軍從陜西接應出來,在河南會師,驅逐奉軍出京、津,然后再解決蔣介石的另立中央、違背黨的組織紀律問題。南京方面李宗仁派其參謀長王應榆到武漢,提出“雙方均承認既成事實,大家分道北伐,待會師北京,再開會和平解決黨內糾紛”。武漢中央遂決定繼續北伐的戰略決策。
19日,武漢國民政府在武昌舉行第二期北伐誓師典禮。汪精衛在誓師典禮大會上慷慨激昂地說:“把革命的勢力,擴充到北京,統一全中國,將帝國主義在北部的最大鎖鏈打碎、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經濟的政治的勢力完全掃除,這是我們此次北伐的第一個目的。我們要使全國民眾能得到解放,必須要打倒奉系軍閥,這是我們此次北伐的第二個目的。我們要打倒帝國主義與軍閥,尤必須要打倒本黨的內奸蔣介石!這是北伐的第三個目的。”
北伐主力軍是唐生智和張發奎的部隊,計6萬多人,由唐生智任總指揮,4月21日,北伐軍沿京漢路向河南開封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