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36年前的今天,1678年3月4日 (農歷二月十二),古典協奏曲形式的確立者維瓦爾蒂誕生。
維瓦爾蒂畫像
安東尼奧-維瓦爾蒂(Antonio Vivaldi)是巴洛克時代威尼斯樂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威尼斯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兩座中心城市之一(另一座是佛羅倫薩),在上個世紀它就擁有了兩位著名的畫家:喬叟和提香。因長著火紅頭發而被稱為“紅毛僧侶”的維瓦爾蒂出生在1678年3月4日,其父是圣馬克教堂的小提琴師,所以他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音樂教育。1693年(15歲)入修道院,1703年晉升為神父,可據說有一次當他正在主持彌撒時,腦中突然涌現出了樂曲的賦格主題,他馬上置正在舉行的彌撒于不顧,獨自跑去搞他的創作了,為這從此被取消了主持彌撒的資格。但維瓦爾蒂本人對此卻予以否認,說因為是患有氣喘病的原因,不久后,又被免去了司祭的職務。可因他精湛的小提琴技術和組織能力,被任命為宗教慈善機構—仁愛醫院的小提琴教師。當時仁愛醫院的器樂重奏的水平頗高,他們的星期音樂會場場爆滿極受歡迎,維瓦爾蒂在那里如魚得水。威尼斯那時擁有四所音樂學院,水平在歐洲首屈一指,維瓦爾蒂同時在其中之一的“皮耶塔”音樂學院任教,該音樂學院的舊址至今仍在。音樂學院學生管弦樂隊的水平也很高超,被譽為“仿佛天使在演奏”,而維瓦爾蒂一生中所寫的樂曲,大部分是為皮耶塔管弦樂隊創作的。
維瓦爾蒂一生作品頗豐,至今已發現了650首,包括554首器樂曲,40多部歌劇,50余首宗教樂曲。而在器樂曲中有454首是各種獨奏樂器的協奏曲,所以被后世稱為“協奏曲之王”乃當之無愧。維瓦爾蒂留給后世最大的業績就是他創立了一種新的器樂表達方式—確立了古典協奏曲形式,他的12首協奏曲集“和諧的靈感”被與他同時代的作曲家奉為楷模。巴赫和亨德爾均都受到他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巴赫,他在青年時代曾努力研究維瓦爾蒂的作品,并把其中許多樂曲改編為古鋼琴獨奏曲和協奏曲而使之流傳于后世。
維瓦爾蒂最著名的作品是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它是“12首小提琴協奏曲”(OP。9)中的前四首,完成于1725年,描寫了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不同景色。作品寫得結構嚴謹,優美細膩,使你能從中聽出小鳥歌唱、烏云密布、樹葉沙沙作響和牧羊人酣然入睡的場面。受此風格的影響,后來的“樂圣”貝多芬在【第六交響曲】(田園)中模仿潺潺流水和杜鵑、夜鶯的鳴啼,描寫村民的舞蹈和暴風雨的場景等等均受到“四季”的啟發。維瓦爾蒂創作時下筆如飛,他自己說“我作起曲來,比抄譜人還要快”,他接受委托,只用三天就寫完了10首協奏曲。他如此多產,所以在作品中出現令人感到似曾相識的情況,也就不奇怪了。有人挖苦說“維瓦爾蒂并非寫作了600首協奏曲,而是一首曲子寫了600遍”,事實上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有的曲子好像相似,其實仔細聽來,每一部曲子的風格、管弦樂隊的伴奏音效和方法都是不一樣的。他從不用同一寫法來寫另一首樂曲,他雖下筆如風,可絕不馬虎。他擁有能聽到自然界聲音的神奇聽覺和把所聽到的周圍一切轉變成音樂的能力,這在所有的音樂家中都是極其罕見的。
維瓦爾蒂于1723—1724年間在羅馬時曾有機會為教皇演奏并獲得他的持續掌聲,但1737年羅馬教皇卻下令禁止上演他的一部新歌劇,理由是維瓦爾蒂身為修士而從不誦彌撒,還與一位女歌手安娜*吉勞德有曖昧關系。這在當時是很嚴重的事情。盡管如此,卻并不影響他在法國、荷蘭和英國享受到比在威尼斯更高的聲譽。因為同一原因,他又丟掉了仁愛醫院的職務。1740年身心疲憊的維瓦爾蒂到了維也納,希望能謀得職務,但命運沒有轉機,1741年夏天,貧病交加的一代音樂天才在維也納的一位皮匠家里與世長辭。遺體于7月28日葬在公共墓地。這位意大利巴洛克音樂大師的故世與他的偉大業績相比,實在是很凄慘。
維瓦爾蒂主要作品的優秀版本有:“四季”—阿卡多小提琴,拿波里獨奏家合奏團版,Philips,CD編號422065-2; “和諧的靈感”—馬里納指揮圣馬丁樂團版,Decca,CD編號443 476-2; “為小提琴和雙簧管和弦樂而作的12首協奏曲”—阿卡多小提琴,霍利格爾雙簧管,Philips,CD編號426 940-2 ; “榮耀經”—格斯特指揮圣約翰學院合唱團、鷦鷯樂團版(Russell、Kwella、Wilkens演唱),Decca,CD編號448 223-2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