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8年前的今天,1896年3月20日 (農歷二月初七),光緒批準開辦大清郵政 近代國家郵政機構始誕生。
1896年3月20日光緒帝下詔成立的大清郵政。大清郵政(1878~1911)發行郵票172種;中國在正式建立近代郵政前,除驛站外,有商營的民信局和僑批局,有帝國主義者的客郵,還曾經歷過一段海關兼辦郵政的過程。民信局和僑批局 民信局又名民局,是傳遞民間書信、物品和辦理匯款的私營商業組織,約創始于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清朝道光至光緒年間,大小民信局已多達數千家。有的還在當時商業中心的上海、寧波等地設立總店,在各地設立分店或代辦店,并與其他民信局聯營,構成了民間的通信網。直到1935年才被全部取消。大清郵政于1896年正式開辦,公布了《郵政開辦章程》,中規定郵資按洋銀計算 以前印制的“大龍”、“小龍”、“萬壽”郵票上的面值,都是按銀兩計算的,太平天國的洪仁玕(1822~1864)最早提出了興辦近代郵政的規劃,清代地方政府又在臺灣省首先實行了改驛歸郵;但是,在全國范圍內開辦國家郵政卻是由清政府于1866年委托海關總稅務司英人赫德辦理的。經過海關兼辦郵遞和試辦郵政階段,終于在1896年3月正式批準成立了大清郵政。1911年郵政脫離海關,從1877年起創辦的有線電報和1900年后創辦的市內電話一度是官督商辦、商辦或官商合辦外,其余全由國家或各級政府經辦(1902~1908年電報也被收歸官辦)。
自1899年11月中國開辦近代郵政,舊時長沙 的郵政事業經歷了 "大清郵政"兩個時期。"中華郵政"兩個時期。"大清郵政"時期,長沙郵政由外國人操縱的海關代管。當時郵政經營連年虧損,海關擔心招致更多的財政負擔,對郵政建設采取"謹慎從事,緩步發展"的方針。到1910年郵政脫離海關管轄時,長沙城內僅設2個支局,長沙、善化兩縣農村還沒有一個自辦郵局,干線郵路僅有幾條步班郵路和委辦輪船郵路,村鎮郵路更少,郵政業務發展極為緩慢。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長沙進入"中華郵政"時期。1927年法藉郵務長嘵略被逐出湖南,長沙收回郵權。但由于社會生產力發展不快,國弱民窮,加之長沙累遭軍閥戰爭和日本侵略戰爭的破壞,后期又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長沙郵政事業曲折發展,步履艱難。到1949年,市區僅設有自辦服務點13處,城、鄉郵運和投遞主要依靠步班,湖南郵政管理局本地(長沙)業務股只有1部汽車和21輛自行車在市內轉趟和收郵件。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的郵政運輸網絡開始形成,初步班郵路、船舶、火車郵路,又逐步發展了自行車郵路、汽車郵路、航空郵路和摩托車郵路,這是近代郵政事業的一個進步。
紅印花加蓋小字“當壹圓”郵票,通稱“小壹圓”。
甲辰年二月十一日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