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5年前的今天,1869年3月18日 (農歷二月初六),英國前首相張伯倫誕辰。
內維爾·張伯倫(二戰時英國首相)
毛澤東曾說:“張伯倫以損人的目的開始,以害己的結果告終。這將是一切反動政策的發展規律。”這里提到的張伯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國首相。他是對法西斯德國實行“綏靖政策”的代表人物。
1869年3月18日,張伯倫出生在英國伯明翰市。他家是當地臣富,父兄都在英國政府里擔任重要職務。憑借這種勢力,他在官場中也青云直上,曾任政府大臣。1937年5月,張伯倫出任英國首相。當時,法西斯侵略同盟“柏林——羅馬——東京”三國軸心已經形成,二次大戰迫在眉睫。而在英國統治集團內部,關于如何對付德國的戰爭威脅上,卻有兩種意見在爭執不下;以丘吉爾為首的強硬派,主張加強戰備,聯合法、美及其他中小國家,共同對付法西斯的侵略擴張;而以張伯倫為首的綏靖派,主張對德國采取妥協、退讓、姑息的政策,后者還占著上風。
張伯倫自吹:“對歐洲整個局勢,甚至對整個世界了如指掌。”為了推行綏靖政策,他一面在國內打擊強硬派,一面多次親自去德國,與希特勒秘密會談。用犧牲捷克、波蘭等小國的利益,來討好法西斯,一手發起簽訂“慕尼黑協定”。但是,以損人來討好希特勒,并沒有如張伯倫想象的給英國帶來什么好處,反而助長了法西斯黨魁的侵略氣焰。戰火終于越燒越烈,法國告急,英國同樣面臨災難,德國軍隊的步步進逼,不可遏止的侵略野心徹底砸碎了張伯倫的綏靖夢。1939年1月,張伯倫被迫時對德宣戰。他哀嘆地說:“我曾為之奮斗過的一切,我曾希望過的一切,在我公務生活中我曾奉行一切,都毀滅了。”
張伯倫的綏靖政策所造成的惡果,使他遭到朝野一致的譴責。在國會辯論時,議員們面對張伯倫高喊:“看在上帝的面上,走吧!”眾叛親離、聲名狼籍的張伯倫只得“引咎辭職”。1940年11月9日,張伯倫在家鄉的孤獨抑郁中病逝。
(注意:內維爾·張伯倫(二戰時英國首相)與 威爾特·張伯倫(美國籃球明星) 是不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