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9年前的今天,1945年2月23日 (農歷正月十一),俄羅斯著名作家A·H·托爾斯泰逝世。
托爾斯泰像
A·H·托爾斯泰,1882年12月29日生于薩馬拉一貴族家庭。1901年入彼得堡工學院,后中途離校,在象征主義影響下開始文學創作。第一本詩集《抒情詩》(1907),作者自認是“頹廢派”的作品。第二本詩集《藍色河流后面》(1911)和童話集《喜鵲的故事》(1910),表明作者努力擺脫象征主義的影響,繼承了俄羅斯民間文學和現實主義的傳統。短篇小說集《伏爾加河左岸》(1910)、長篇小說《怪人》(1911)和《跛老爺》(1912),都描寫俄羅斯貴族地主的經濟破產和精神墮落。由于作者尚未完全擺脫象征主義的影響,這些作品寫得并不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他以戰地記者身份上前線,到過英國和法國(1916),寫了一些有關戰爭的隨筆、特寫以及小說和戲劇,如特寫《途中寄語》(1915),短篇小說《美麗的夫人》(1916),和劇本《燕子》(1916)、《魔鬼》(1916)、《苦命的花》(1917)等。這些作品表明他的思想感情開始接近人民。
A·H·托爾斯泰熱情地迎接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但對接著發生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卻不理解;出于困惑和恐懼,于1918年秋離開祖國,流亡巴黎,1921年又移居柏林。流亡期間對祖國的懷念使他寫出自傳體中篇小說《尼基塔的童年》(1920-1922)。他還寫了后來作為《苦難的歷程》三部曲第一部的《兩姊妹》(1922),完成了長篇科學幻想小說《艾里達》(1922-1923)。從1923年起,A·H·托爾斯泰的創作生活開始了新的階段,他首先寫出一系列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優秀作品,如短篇小說《海市蜃樓》(1924)、《五人同盟》(1925),長篇諷刺小說《涅夫佐羅夫的奇遇或伊比庫斯》(1924),科學幻想小說《加林工程師的雙曲線體》(1925-1927),反映現代生活的小說《藍色的城》(1925)等。代表作三部曲《苦難的歷程》的后兩部《一九一八年》(1927-1928)、《陰暗的早晨》(1940-1941)也在這個時期完成。
后來,他還寫了一些著名作品,如《糧食》等。1945年2月23日病逝。
蘇聯作家阿·托爾斯泰
阿·托爾斯泰的作品《苦難的歷程》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