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8年前的今天,1906年12月31日 (農歷冬月十六),萍瀏醴起義領導人、同盟會會員劉道一就義。
劉道一
原名吉唐,字炳生,號鋤非,又號培雄。衡山人。早年就讀于湘潭美國教會學校。1904年(光緒三十年)在長沙參加華興會,聯絡會黨準備起義。不久留學日本,人東京清華學校(一說為正則英語學校)。留日期間,曾和秋趨等秘密組成革命團體“十人會”,又參與馮自由等在橫賓所組的“三點會”(或稱洪門天地會),任“草鞋”(即將軍)。1905年七月,同盟會成立,他宣誓人盟,并擔任書記、干事等職。1906年秋回國,與蔡紹南等領導發動萍瀏醴起義,他在長沙謀催促新軍與防營響應時,被清廷逮捕、壯烈犧牲。著有《衡山正氣集》。
劉道一先祖劉漢宗遷居湘潭縣白石鋪楊柳沖。父方山堯為湘軍營勇時,因仗義釋入被俘的太平軍總制林迪榮,為避禍,改名鵬遠,徒匿至縣花萼鄉八斗沖定居,后在湘潭縣衙充刑房差役。幼年入私塾讀《孟子》,能瑯瑯成誦,性格開朗,能言善辯,鋒芒畢露。后入縣城益智學堂學習,受革命潮流和兄長劉揆一的影響,思想激進。讀《漢書·朱虛侯傳》時,對“非其種者,鋤而去之”這句話非常欣賞,便自號“鋤非”。后入長沙修業學校。清光緒三十年(1904),黃興、劉揆一等在在長沙組織起革命團體華興會,他于先年參予籌備,加入,并參加長沙起義的準備活動。二月,以優異的成績考取留日官費生。東渡后,入東京清華學校學習,()與秋瑾、黃人漳等 10人參加以反抗清朝、光復中華為宗旨的“十人團”。后他與秋瑾等參加馮自由等在橫濱組織的洪門天地會,任“草鞋”(將軍)。光緒三十一年八月,1905年8月,同盟會在東京成立,被推任書記、干事等職,辦理對外交涉事務,黃興說他是“將來外交絕好人物”。1906年,與蔡紹南、彭邦棟等人受黃興委派,回湖南“運動新軍,重振會黨”,準備武裝起義。抵達長沙后,與蔡少南約集革命同志數十人,密議于水陸洲船中,商議起義計劃。會后,留在長沙掌握起義全局,并負責與同盟會東京本部及各方面聯絡。根據水陸洲會議原定計劃,擬在陰歷年底清吏封印時舉事。同年12月4日,蔡紹南、龔春臺等領導的萍、瀏、醴起義提前爆發。其時他正在長沙運動新軍,聽到舉事的消息后,日夜加緊準備,以便起義隊伍攻取長沙時,新軍及防營能開城響應。他先在長沙籌劃,隨后又往衡山進行聯絡。不幸在由衡陽返回長沙途中,遭逮捕,解送臬司督同長沙府審訊。面對酷吏的嚴刑拷問,他堅貞不屈。同年12月31日,被害于長沙瀏陽門外。他是留日學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殺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會會員中為革命流血犧牲的第一個烈士。著有《衡山正氣集》。
劉道一是中國同盟會會員為革命捐軀的第一人,孫中山和黃興有挽詩曰:
孫文
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
尚余遺孽艱難甚,涯與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風悲戰馬,神州落日泣哀鴻。
幾時痛飲黃龍酒,橫枕江流一奠公。
黃興
英雄無命哭劉郎,慘淡中原俠骨香。
我未吞胡恢漢業,君先懸首看吳荒。
啾啾赤子天何意,獵獵黃旗已有光。
眼底人才思國士,萬方多難立蒼茫。
1912年3月,南京臨時政府追認他為烈士,遺體遷葬于長沙岳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