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3年前的今天,1901年11月7日 (農歷九月廿七),晚清重臣李鴻章逝世。
晚清重臣李鴻章
1901年11月7日,晚清重臣、“中興元老”李鴻章,在北京病逝,享年78歲。
李鴻章于1823年2月15日出生在安徽廬州府合肥縣磨店鄉一個“耕讀之家”,1847年中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初從師曾國藩,講求經世之學。1853年回籍辦團練,鎮壓太平軍。1861年11月,奉曾國藩之命整頓團練,招募新兵編練淮軍。1864年,卒部克常州,賞騎都尉世職,再攻占太平天國首府南京,被封為一等肅毅伯爵,賞戴雙眼花翎。1865年,署兩江總督。旋調集淮軍6萬人赴河南鎮壓捻軍,接替曾國藩為“剿捻欽差大臣”。1867年授湖廣總督,賞加一等騎都尉世職。1868年加太子太保銜。旋任湖廣總督、協辦大學士,1870年,兼署湖北巡撫,繼曾國藩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掌管清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成為洋務派首領。1873年后,授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
孿鴻章抱定:“外須和戎,內須變法”的方針參與發起洋務運動,先后開辦江南制造總局、金陵機器局、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漠河金礦、天津電報局、津榆鐵路、上海機器織布局等企業。1872年,選送幼童赴美國學習,又向英、德、法諸國派遣留學生,并在國內設立學堂,聘用洋人教習,有廣方言館、北洋水師學堂、電報學堂、西醫學堂等。同時購買軍火和軍艦,擴充淮軍勢力。1888年,建立北洋海軍。1896年負責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李鴻章多次代表清廷辦理對外交涉,簽訂了中英《煙臺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中俄密約》及《辛丑條約》。
對他的去世,慈禧“震悼失次”,清廷特旨予溢文忠,追贈太傅,晉封一等候爵;大祀賢良祠,原籍及“立功”省建立專祠,并將生平戰功政績,宣付國史館立傳,伊子李經述承襲一等侯爵。遺著輯為《李文忠公全書》。臨逝前,李鴻章力薦袁世凱,他在遺折中附片奏聞:“環顧宇內人材,無出袁世凱右者”。因而于李鴻章逝世當天,袁世凱即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之職。()
李鴻章從19世紀70年代起,標榜“自強”,以“官督商辦”的形式創辦了一系列的民用企業。同時籌辦北洋海防,加強軍事力量。為了培養“自強”“求富”所需人才,還創辦各式新式學堂,派人留學歐美,所有這些洋務事業,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外力量對比懸殊的格局,[]使李鴻章產生了嚴重的懼外思想,在對外交涉中始終堅持“委曲求全”的方針,這又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苦難。
李鴻章家族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