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0年前的今天,1864年11月23日 (農歷十月廿五),太平天國領袖洪仁玕逝世。
洪仁玕(1822—1864年11月23日),太平天國后期主要領導者,“拜上帝會”創始人之一。
字益謙(一作謙益),漢族。號吉甫 。廣東花縣(今花都市)人。洪秀全族弟。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參加拜上帝會。金田起義后,1852年(咸豐二年)曾被捕,脫險后轉至香港。直至1860年4月輾轉到達天京。5月,被洪秀全封為“精忠軍師”、“干王”,總理太平天國朝政。執政之年,作《資政新篇》,提出一套統籌全局的革新方案。如禁朋黨,設新聞官;主張發展交通運輸業,修筑道路,制造火車輪船,興辦郵政;鼓勵民間開礦、辦企業,獎勵技術發明;創立銀行和發行紙幣。文化思想、社會風俗方面,主張關閉寺廟道觀,反對傳統迷信,提倡崇信上帝教;設辦醫院、學堂,革除溺嬰、吸食鴉片、婦女纏足等陋習,禁止買賣人口和使用奴婢。外交方面,提議與各國通商,允許外國人來中國傳授科學技術,但不準其干涉內政。這個方案的基本精神是向西方學習,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經洪秀全審批,旨準刊刻頒布。但由于客觀條件限制,沒有也不可能付諸實施。他又策劃和組織了東征和西征,雖取得某些進展,但終未成功。他資歷不深,驟膺高位,難以取得眾將領的支持;又因與洪秀全的觀念頗有異同,引起洪秀全的猜疑。洪秀全死后,他雖輔佐幼天王,卻已無力回天。1864年7月,天京陷落。他迎突圍的幼天王輾轉于安徽、浙江 、江西,擬與侍王李世賢會合。10月兵敗石城,與幼天王等相繼被俘。11月23日于南昌就義。
《資政新篇》這部充滿西方化改革精神的治國方略,僅僅一萬一千字,完全出自洪仁玕一人之努力。全文共分四篇。“用人察失類”,是主張團結奮斗的行政綱領;“風風類”,是移風易俗,改變傳統中國不思進取、庸庸碌碌生活方式的主張;“法法類”,即“以法法之,其事大關世道人心,如綱常倫紀,教養大典,則以立法以為準焉”。“刑刑類”,即懲治頑民,嚴肅法制。洪仁玕還是盡量按《圣經》的原則來設立刑法。他不僅要求“善待輕犯”,而且對所有犯人都必須嚴格按照“一定之章程,一定之禮法,方不至妄生別議”。
其后三篇,是洪仁玕治國思想的精華。針對太平天國的現狀,洪仁玕參照西方治國之策,意在否定《天朝田畝制度》冀圖在落后的自然經濟基礎上消滅私有財產和貧富差別的空想,把發展經濟的立足點轉移到支持和依靠私人資本主義上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資本主義經濟思路,使他成為鴉片戰爭后第一位明確提出變法維新思想的改革資政新篇家。
但是,太平天國和滿清朝廷斗爭的復雜性,使得洪仁玕的理想成為一紙空文。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金龍城(天王府內城)中死去。40多天后,曾國荃的湘軍攻陷天京全城,天王的遺體被挖出焚燒。洪仁玕等則突圍而出,轉戰皖浙邊界,9月底入江西,不久戰敗被俘。11月,洪仁玕、幼天王洪天貴福被殺于南昌。《資政新篇》成為天國之遺恨。
近百年來,先進的中國人,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篳路襤褸,走過不少艱難曲折的道路。洪仁玕就是其中之一的杰出的代表。他所提出來的《資政新篇》——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全面革新的計劃,不但早于洋務派和維新派,而且走在日本明治維新的前面。
點評:太平天國著名的領袖,出版了較為著名的著作《資政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