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年前的今天,1821年11月11日 (農歷十月十七),《罪與罰》的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誕辰。
《罪與罰》是俄國19世紀中葉的著名的長篇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拉斯柯里尼科夫是頗有才華的大學生,但迫于家庭貧窮不得不輟學。他的妹妹為此決定嫁給她所憎惡的冷酷的商人兼官吏盧仁,拉斯柯里尼科夫不愿妹妹為他作出犧牲,乃起意殺人,還編造了一套犯罪理論:“凡人”不能逾越道德規范,只能任人所為;“非凡人”不受任何規范約束,可以為所欲為。他以這理論為精神支柱,殺了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但他作案時,不得已地把同樣受剝削的老太婆的妹妹砍死了。犯罪以后,拉斯柯里尼科夫內心極端不安,終于在靠賣淫養家的馬爾美拉多娃——無邊苦難的化身——的感化下投案自首。小說真實地揭露了犯罪是資本主義社會求生的唯一出路,并指出了以弱肉強食的資產階級法則為基礎的個人主義反抗必然導致精神和肉體的毀滅。小說于1866年一發表,立即引起強烈的反響,使作者獲得世界聲譽。《罪與罰》的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紀俄國著名的大作家。高爾基曾說過:“就表現力來說,他的才能只有莎士比亞可以同他媲美。”他于1821年11月11日出生在一個醫生家庭,自幼喜愛文學。1838年按照父親的意愿進工程學校,1843年畢業。但他一年后就決定當職業作家。他早年與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涅克拉索夫、別林斯基有密切的聯系,是當時進步知識分子反封建農奴制團體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的成員。他早期的小說《窮人》等,繼承了普希金、查戈理寫“小人物”的傳統。1549年,他以朗讀具有反農奴制思想的別林斯基給果戈理的信及籌備秘密印刷所的罪名。與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的其他成員一起被捕,先判死刑,后改為苦刑和充軍。他的思想發生了變化,背叛了青年時代的信念,形成了一套唯心主義和宗教反對唯物論和無神論、以溫順和妥協反對向專制制度進行革命斗爭的矛盾世界觀。因而在文學作品中,作為偉大藝術家與作為反動說教者之間的矛盾、真理與謊言之間的斗爭,日益尖銳地表現出來。這在《罪與罰》中也有所反映。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很貧困,為了還債,不得不受圖書商的勒索。1881年在貧病交加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