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8日 (農歷閏八月十五),我國第一個天然石油基地玉門油礦建成。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石油的國家之一。遠在1700多年以前,石油就已被我國勞動人民用于取暖、照明。當時人們稱之為“石漆”。西晉張華著的《博物志》中載有:“(玉門)縣南有山石出泉……,其水如肥如煮肉洎,漾漾永永,如凝膏,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這是我國最早的有關石油的文字記載。
11世紀,我國鉆井技術已經有相當的水平。到1521年,已能鉆出生產石油的深井。而美國直到1859年才鉆了一口深度僅21.7米的淺井。自稱鉆了世界上第一口采油井的蘇聯,是1848年才鉆成的。蘇美兩國采油史,比我國晚了300多年。據英國李約瑟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介紹,中國古代深井鉆掘機械技術是十一世紀前后傳入西方的。直到1900年以前,世界上所有的油井,基本上是采用中國人創造的辦法打成的。
但是,中國長期處在封建社會里,社會生產力發展極其緩慢,石油工業的發展更是徘徊不前。老一輩的人都記得,過去中國一直戴著“貧油國”的帽子,用的都是“洋油”。雖然十九世紀末期玉門油礦開始為中外地質學家所重視,但直到1939年,才克服重重困難,開始鉆井產油,獲日產原油1噸多。玉門油礦成為舊中國投入開發規模最大、產量最高的油田,同時也是世界上開發最早的陸相油田之一。但這與我國遼闊的土地和眾多的人口相比,如杯水車薪,于事無補。我國仍然沒有摘掉“貧油國”的帽子。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石油工業飛速發展。1957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天然石油基地——玉門油礦建成,從此使我國走上了大規模的石油建設和開采的道路。廣大石油戰線的職工發揚奮發圖強、戰天斗地的革命精神,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把“貧油國”的帽子拋進了太平洋。現在,我國的石油不但可以自給,而且還能出口到國外。玉門油礦也已被建設成為一個擁有地質勘探、鉆井、采油、煉油、機械修配、油田建設和石油科學研究等部門的大型石油聯合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