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年前的今天,1944年10月14日 (農歷八月廿八),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被迫自殺。
隆美爾
隆美爾-埃爾溫(1891-1944),法西斯德國陸軍元帥。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德國十一月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他任警衛連連長。從1919年起,他歷任連長、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戰術教員、戈斯拉爾市獵騎兵營營長、波茨坦軍事學校教員、維也納新城軍事學校校長、希特勒大本營衛隊長等職。1940年2月任坦克第七師師長,參加了對法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對作戰經過作了詳細的日記,保存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為后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提供了依據。
親臨第一線指揮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終于發動了準備已久的侵略戰爭。在西線,德軍采取閃擊戰術,只用了十幾天的時間便越過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繼而侵入法國。在向法國的進攻中,隆美爾擔任第4軍團第7裝甲師師長,負責突破繆斯河向瑟堡入侵的任務。
越過法國邊界后,隆美爾的前衛部隊一直尾隨撤退的法軍第1、第4兩個騎兵師前進,5月12日下午到達繆斯河。這時,位于地南特和豪克斯的兩處橋梁已被法軍炸毀,隆美爾的裝甲師渡河受阻。
5月13日清晨,隆美爾不顧法軍炮火的轟擊,來到岸邊,了解敵情,尋找渡河位置。他發現法軍在河西占據著有利的隱蔽地形,用重炮封鎖繆斯河,使德軍很難找到他們的準確位置;這里的所有渡河工具幾乎部被法軍擊毀,只要德軍一出現,就有被殲滅的危險。經過現場偵察,()隆美爾認為只有用強大的炮火壓住西岸所有被懷疑是敵軍隱伏的地區,方能使德軍渡過繆斯河。
于是,隆美爾調來炮兵,在渡河前又下令燃燒沿岸一帶房屋充作煙幕。然后,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開始強渡。強渡時,隆美爾乘坐第一批船,直接進行指揮。當在西岸建立了一個立足點之后,隆美爾又立即返回東岸,來到第2步兵團的渡河點。第2步兵團有一個連的工乓正在架設一個八噸式的浮筏,他立即命令改換為十六噸式。隆美爾下達這一命令的目的,是要讓一部分戰車盡早渡河,不然,已經到達西岸的步兵將會遭到法軍的戰車與大炮的襲擊。不出所料,載運戰車的浮筏還沒有抵達波岸,法軍已經發動了反擊。第二天上午,第一批十五輛戰車在西岸登陸。隆美爾即指揮河西岸的德軍向蔭蔽在森林里的法軍進攻,掩護后續部隊渡河。
德軍突破繆斯河防線,給法軍造成了嚴重威脅,法軍遂放棄繆斯河防線向后撤退。
先發制人
隆美爾率領先頭部隊緊緊追擊從繆斯河撤退的法軍,他以戰車團為先鋒,用炮兵作掩護,快速前進,把友鄰部隊遠遠地甩在后面。
從6月5日起,隆美爾的裝甲師已經開始從索穆河北岸向南岸發起進攻。索穆河上的公路橋,在法軍撤退時已經被炸毀,只有兩座鐵路橋和兩座旱橋沒有破壞。隆美爾在向索穆河南岸發動進攻前,首先以強大的炮火對這幾座橋梁作封鎖性的射擊,當占領這四座橋后,即令戰車、其他車輛和步兵迅速通過,6月6日晨,隆美爾的裝甲師已在索穆河南岸像演習一佯,以疏開的戰斗序列,越野前進。裝甲車打頭陣,一面走,一面戰斗,前進的速度恰好使步兵可以跟得上。這一天,德軍前進了十二英里,第二天前進了三十英里。隆美爾裝甲師于6月20日攻到瑟堡,把法軍打敗。
在六個星期的戰斗中,隆美爾的裝甲師僅死傷二千余人,而俘獲敵軍則共計有九萬七千余人,由于這次進攻的勝利,隆美爾榮獲了一枚武士級十字勛章。
隆美爾在對法作戰中總結出一條經驗:在兩軍對戰中,誰先用火力壓制住對方,誰就往往可以獲得勝利;在靜止時等候戰況發展的人,常常總是會被對方擊敗。因此,即使不曾發現對方準確目標,也要先發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