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0月1日 (農歷八月十九),共和國第10次閱兵。
圖為首都民兵通過天安門廣場
圖為女民兵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女民兵方隊首次在國慶大閱兵中出現
1958年國慶節舉行盛大閱兵式。由工人、農民、學生組成的眾多民兵方隊出現在受閱隊伍中。基干民兵方隊由來自太行山、白洋淀等革命根據地的民兵戰斗英雄組成,他們曾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用土槍、土炮打擊過敵人。他們僅訓練了20多天就參加了國慶閱兵。另外,軍事學院和步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空軍、海軍等軍事學校方陣引人注目。
首都今天舉行盛大閱兵和有六十萬人參加的慶祝大會和大游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九周年。
在這全民的節日里,全城到處都懸掛起五星國旗。工人、農民、學生、干部、市民的游行隊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受閱部隊,一清早就布滿了東半城各條主要街道。剛剛組織起來的民兵們,人人緊握槍桿,跑步奔向集合地點,等待檢閱。
天安門前八個觀禮臺上站滿了觀禮的人。他們是應邀來我國訪問的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賓,各國駐華使節和外交官員,正在幫助我國建設的蘇聯、各人民民主國家和其他國家的專家;工農業勞動模范,中央和北京市級機關團體的負責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志愿軍、歸國華僑和少數民族代表。今天觀禮的共有一萬多人。
毛澤東主席同他的親密戰友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鄧小平以及黨和國家的其他領導人,在萬眾歡呼聲中,在天安門城樓檢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群眾游行隊伍。
十時,北京市市長彭真宣布首都人民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九周年大會開始。()
彭德懷元帥在閱兵總指揮楊成武上將陪同下,乘車檢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軍各部隊。接著,他登上天安門檢閱臺向全體陸海空軍講話。
上午十時二十五分,受閱部隊的分列式開始。
強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代表部隊,在國旗和軍旗引導下,威武地走過檢閱臺前,接受毛主席和黨和國家其他領導人的檢閱。
走在最前頭的是軍事學院的學員們。步兵學校、炮兵學校、工程兵學校、坦克兵學校、航空兵學校和海軍學校的隊伍緊跟在他們的后面,邁開雄健的步伐進入天安門廣場。這是一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經過長期革命戰爭鍛煉、有著豐富武裝斗爭經驗和軍政素養的軍官和部隊骨干的隊伍。其中有不少人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打敗過武裝到牙齒的美帝國主義。現在,他們正在高舉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紅旗,精益求精地鉆研著毛主席的軍事著作,努力攀登現代軍事科學的高峰,在又紅又專的道路上兼程躍進,在保衛偉大祖國的神圣旗幟下,他們隨時準備給戰爭狂人以毀滅性的打擊。
海軍部隊的水兵隊伍通過廣場后,裝備精良的步兵、摩托步兵和傘兵部隊,以嚴整的陣容相繼通過檢閱臺前。接著,牽引車牽引著各種大口徑遠射程的大炮,循序前進,許多巨型的完全自動化的高射炮又粗又長的炮身直指天空。操縱它們的炮兵戰士,全是"全能炮手"。
一眼望不到頭的巨型坦克滾滾而來,大地為之顫動。這時,強大的噴氣式轟炸機和殲擊機群閃電般地突然出現在蔚藍色的天空。
人們不斷向這些表現出堅強革命意志、勇往直前精神和強大戰斗威力的受閱部隊歡呼致敬,并且熱烈祝賀他們駕馭現代戰爭的作戰本領的巨大飛躍。
在今天接受檢閱的國防力量中,還有代表著全國全民武裝的基干民兵隊伍。其中,不少人是來自太行山、白洋淀等革命老根據地的民兵殺敵英雄,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用土槍、土炮、"鐵西瓜"打敗過敵人。今天,他們人人精神煥發,步伐整齊,全部裝備著帶有棱角刺刀的新式步槍。他們是國家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突擊隊,又是人民解放軍強大的后備力量和助手,一旦祖國需要,億萬民兵將立即開赴前線置侵略者于死地。
當他們雄赳赳地通過天安門廣場時,立即吸引住人們的注意。楊成武上將在天安門城樓上向毛主席和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同志介紹說:他們都是河北、山西每個縣和北京郊區的民兵代表,只訓練了二十多天。毛主席和其他領導同志都連聲稱贊。
民兵們像正規軍一樣,以正方的隊形在廣場上前進。契爾文科夫同志對毛主席說:"全民皆兵真了不起!"毛主席說:"這是群眾的偉大力量!"
觀禮臺上的人不住地揮動他們的帽子,向民兵們鼓掌、歡呼。
閱兵歷時五十分鐘結束,接著開始了六十萬人的群眾大游行。
游行隊伍的前導是少年先鋒隊隊員,隊伍里有堅決要拿下一千零七十萬噸鋼的鋼鐵工人;還有機械工人、紡織工人、郊區已經公社化的農民、各機關的干部、大中學校的學生的隊伍,還有手工業合作社的社員、工商業者、市民和宗教界的隊伍。
文藝大隊和體育大軍的隊伍通過了天安門廣場后,六十萬人的大游行在下午二時十分宣告結束。這時,廣場上的人群像海潮一般涌向天安門前,向毛主席以及黨和國家其他領導人歡呼致敬。這時,無數的彩色氣球、禮花飛上高空,整個天安門廣場歡聲雷動。在大躍進中創造出驚天動地的成就的人們,盡情地享受著節日的歡樂和光榮。人們歡呼這"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偉大時代,歡呼我們氣象萬千的祖國,歡呼我們勝利的組織者--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歡呼我們萬壽無疆的領袖,歡呼千秋萬世的子孫們永遠引為驕傲的我們這一代英雄豪邁的人民。
甲辰年八月廿九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