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01年前的今天,前87年1月8日 (農歷臘月十二),漢武帝劉徹逝世。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8月10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距今已2101年),中國西漢皇帝(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
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漢武帝表達對人才的渴求;將軍者,國之爪牙也……率三軍之心,同戰士之力,故怒形則千里竦,威振則萬物伏——漢武帝對大將因報忿除害擅自殺人的寬恕;乃者貳師敗沒,軍士死亡,離散悲痛,常在朕心……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軍備而已——漢武帝晚年《輪臺悔詔》表示不再輕言兵事
西漢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歷時210年,而漢武帝一人就獨占了55年,他統治的時段又是西漢王朝的黃金時代。放眼中國周邊地區,此時仍是一片蠻荒,而漢武帝的中國,已是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十分成熟的國家。任何一個在位時間超過半個世紀的帝王一定會在歷史上留下自己深刻的烙印,而漢武帝更以其多血質創造型的性格,讓他的55年成為歷史上漫長而不乏精彩的一段。
漢武帝,名劉徹,小命劉彘,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作為帝王,他是一個幸運兒。他本非嫡子,但因其母王志在宮闈斗爭中擊敗其它后宮佳麗取得皇后寶座,遂子憑母貴,成為太子。他的曾祖父漢高祖為他打下了北達長城,南抵南嶺,東到大海,西至川隴的大好河山,他的祖父漢文帝和父親漢景帝實行休養生息,半個世紀的積累使得“錢累巨萬”、“太倉之粟充溢露積”,正是在這種背景下,15歲的劉徹繼承了漢朝帝位。但漢武帝在位前6年,在他祖母竇太皇太后為首的崇尚黃老無為而治的集團束縛下,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抱負,直至公元前135年才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匈奴從西漢立國初年便已成為中原的心腹之患,抗擊匈奴一直是漢武帝時代的基本國策之一。漢武帝總共組織了多達16次的對匈奴戰爭,其中公元前127年的河南之戰奪取了河套平原,使長安免除了匈奴的直接威脅,前121年的河西之戰奪取了從今甘肅蘭州直至新疆羅布泊的大片土地,使漢人的勢力范圍伸入到西域,前119年的漠北之戰以傾國之力出擊,直插匈奴心臟,封狼居胥,從此“漠南無王庭”。在這個英雄年代成長出了衛青、霍去病等出身卑微的杰出將領,他們成為“漢朝精神”的象征。文化發達的漢朝對落后的游牧民族匈奴的勝利,也是人類文明的勝利,使得文明能夠更好地發展和傳播。
漢武帝的武功絕不止于對匈奴的戰爭。在南方,他先后消滅了閩越、甌越、南越三個國家,將東南越族地區納入漢朝版圖。在西南,他派司馬相如等以招撫兼武力脅迫的手段,征服了當地未開化的夜郎等民族。在東北,他征服了古朝鮮國。但意義更大的是鑿通西域。為斬斷匈奴右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探險家經過兩次難以想像的艱難跋涉,終于打通了中亞文明同東亞漢族文明之間的通道,這也成為絲綢之路的東段。這條大道在此后的一千多年時間里一直是中國同西亞乃至歐洲等文明交流的主干道,佛教由這條大道傳入,而造紙術、指南針等也由這條通道傳出(雖有“海上絲綢之路”,但其作用難以跟陸上絲路相比),僅僅憑借這一點,漢武帝已足以排進世界有重要影響的帝王名單中矣。其后,漢武帝通過招撫為主兼用武力的手段逐漸使西域成為漢朝的勢力范圍,但其中對大宛國的戰爭沾滿了漢宛兩國人民的鮮血,
漢武帝雖謚為武,但他在文治方面方面的成就絕不遜色。他即位初年,便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盡管儒家在他在位期間并未真正成為一尊,但在他的后繼者們的不斷強化之下,終于成為壓倒一切的思想體系,深入到每個中國人的骨髓中,并壓制了其它思想的發展。他建立太學,這是中國歷史上官方辦學的開始。他建立樂府,這種詩歌形式是中國文學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他還派鄧平等人制定了太初歷。
漢武帝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加強中央集權。他的一個重要政策是削藩,他采納了主父偃的主張,推行“推恩令”,使諸侯的領地越分越小,弱小的諸侯不再具有與中央抗衡的能力。他下令統一五銖錢,將鑄幣大權收歸中央,又將鹽鐵的專賣權收歸國有,還采納桑弘羊的主張,設立平準官,由政府控制物價,經營貿易(當然,這明顯違反經濟規律的措施,是在連年用兵、府庫虧空時的權宜之計)。漢武帝將皇帝個人的權威發展到極致,對臣民擁有生殺予奪之權。
多血質創造型的漢武帝一生功業累累,但他的一次次征戰和大興土木也耗盡了漢初幾代人的積儲,盡管有善于斂財的桑弘羊等計臣,但仍陷入巨大的財政虧空中。到晚年,他的猜疑和暴虐終于釀成巫蠱之禍,京城一片血腥,包括皇后、太子、公主、丞相在內的很多人均懷著對他的憤恨而含冤死去,這促使他晚年下了罪己詔,承認了自己的過錯,表示不再主動用兵,將重心放在民生上。
漢武帝同秦始皇一樣,是個影響遠超一朝一代的帝王,對中國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疆域的影響延續了兩千年。將他與秦始皇作比較是十分有意思的,兩人有太多共同點,都好征伐、好巡游、好猜疑、好誅殺、好土木、好神仙。秦始皇統一了中原,但短時間之后重新陷于分裂,漢初雖重歸一統,但諸侯國的力量很大,分裂隱患不小,是漢武帝最終確立了中央集權,并將秦始皇時取得但已脫幅離去的,甚至一些從未取得的地區均納入中國版圖;秦始皇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漢武帝則試圖在文化思想上統一中國。從這些角度來看,漢武帝是秦始皇事業的繼承者和發揚光大者,漢武帝比秦始皇走得更遠,但考慮到漢武帝的功業畢竟是建立在秦始皇的基礎上,他對歷史的影響應略低于秦始皇。在本排行榜中漢武帝的排名低于秦始皇,但居于其他中國帝王之上。
點評:漢武帝在政治、文化上推行“大一統”的歷史作用受到質疑,但他在出擊匈奴、捍衛先進的農耕文化圈和鑿通“絲綢之路”東段的歷史功績是無可爭議的。漢武帝年輕時代的英明,同他老年的昏聵形成鮮明的對比,歷史上一個帝王在享受無限權柄的時間太長之后,往往不能保持理智客觀的治國思維,漢武帝正是一個典型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