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8日 (農歷臘月初五),南海發現大面積“可燃冰”儲量約194億立方米。
“請大家注意觀看下面一個表演!我們將為您展示一種不可思議的冰。”隨著講解員的操作,一塊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白色冰塊,“噗”地一聲,燃起了火焰——這是發生在日本愛知萬國博覽會上的一幕,讓在場的觀眾驚奇不已。
這種冰塊就是被稱為“可燃冰”的天然氣水合物,外貌極似冰雪,點火即可燃燒。
2011年1月8日,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完成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鉆探成果報告》通過終審,《報告》明確指出,科考人員在我國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鉆探目標區內圈定11個可燃冰礦體,儲量約為194億立方米,顯現出良好的天然氣資源潛力。南海可燃冰勘探露出“冰山一角”。
目前,各國對于可燃冰的開發利用都寄予很大期望。2002年,日本、加拿大、美國、德國、印度展開共同研究活動,在加拿大首先實現了從地下的可燃冰層里向地表輸送甲烷氣體。2006年,日本東京大學和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的研究小組,在日本新潟縣附近海域發現東亞第一個露出海底可燃冰區。儲量約為194億立方米
記者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了解到,2007年5月,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委托輝固國際集團公司Bavenit號鉆探船承擔我國首個天然氣水合物鉆探航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歷時52天,完成先導孔鉆探8個,取心孔鉆探5個,在其中3個鉆孔發現并獲取了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實現了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的重大突破。被人們稱為“不亞于海上大慶”。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內,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利用鉆探現場成果和室內樣品分析及地球物理處理成果資料,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成礦地質條件和富集特征研究,計算了鉆探區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量,提交了成果報告。《報告》顯示,我國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為擴散型,富集在穩定帶下部BSR之上。研究人員在140平方公里的鉆探目標區內圈定出11個可燃冰礦體,含礦區總面積約22平方公里,礦層平均有效厚度約20米,預測儲量約194億立方米。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數據,科考人員對含水合物樣品氣體組分及同位素分析表明,鉆探區水合物富集層位氣體主要為甲烷,其平均含量高達98.1%,主要為微生物成因氣。
鏈接
可燃冰:又名天然氣水合物,是甲烷和水在海底高壓低溫下形成的白色固體燃料,可以被直接點燃。1立方米可燃冰可釋放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氣,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而且燃燒后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
可查資料顯示,天然氣水合物主要蘊藏在深海和陸地凍土帶。在深海中,它主要分布在深水特定區的未固結沉積層域或是水深100-250米以下的極地陸架海域。目前已有超過40個國家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已發現了其存在的實物樣品和存在標志,其中海洋78處,永久凍土帶38處,中國發現的3處為南海北部陸坡、南沙海槽和東海陸坡。
癸卯年十一月廿七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