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0年前的今天,1914年1月10日 (農歷臘月十五),袁世凱宣布解散國會。
袁世凱用武力鎮壓了“二次革命”,但北京卻還存在著國民黨占多數的國會。為了讓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聲言要尊重議員的權利。這些國民黨議員與進步黨議員合作成立憲法起草委員會。
袁世凱為了進一步拉攏進步黨,于1913年7月任命該黨熊希齡為國務總理。進步黨人聲稱要組成“第一流通人才和第一流經驗”的“名流內閣”。9月,內閣組成,只有司法、教育、交通、農工商各總長之職由進步黨人梁啟超、汪大燮、周自齊、張謇分別擔任,財政由熊希齡兼理,而外交、內務、海軍、陸軍等重要部門則牢牢控制在孫寶琦、朱啟鈴、劉冠雄、段祺瑞這些袁世凱的嫡系軍閥、官僚手中。[歷史上的今天]
憲法還來不及制定,袁世凱對國會施加壓力,于1913年10月當上正式總統。其后,他決心把政黨和國會一腳踢開,先后解散了國民黨和國會。
袁世凱以大總統身份,于1913年11月4日以京師大學堂戒嚴處查獲李烈鈞與國民黨議員數十封往來密電為由,借口國民黨參與叛亂,下令解散國民黨。下午,北洋軍警即查封國民黨本部。5日又包圍國會,收繳國民黨籍議員的證書、證章。2天之內被收繳證書、證章的議員達430余人,超過國會半數,致使國會因不足法定人數而停閉。10日,憲法起草委員會自行解散。12日,袁世凱政府下令,取消各省議會中國民黨議員的資格。14日,參議院議長王家襄、會議院議長湯化龍聯合發表聲明,宣布國會停會。26日,袁世凱組織御用的政治會議,以篡奪國會的職權。1914年1月10日,袁世凱宣布解散國會,將議員資遣回籍。2月28日,袁世凱又下令解散各省議會。
評論:國會成為袁世凱的政治工具,被其玩弄于股掌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