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體育大學武術系
北京體育大學武術系國家體委直屬體育院校武術專業系科之一。國家體委委屬重點學科,具有武術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也是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命名的第一批科研基地。創建于1958年8月。曾稱為體操武術系、武術部。1986年夏更名為武術系。先后擔任系主任的有張文廣、柏芝蔚、賀子文。
該系下設武術教研室、體育養生教研室以及附屬中等武術學校、武術培訓中心和武術科學研究會。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目前有教師38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0名,講師11名,助教10名,國際級裁判裁判3名,國家級武術裁判18名。其中張文廣教授是中國參加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武術表演的運動員,是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的教授;門惠豐教授是國內外知名的太極拳名家;張廣德教授是導引養生功創始人;朱瑞琪副教授是知名的散手和南拳名家;徐偉軍副教授及闞桂香副教授是知名的長拳和陳式太極拳名家。
該系在教學、訓練、科研及管理等方面均屬全國一流水平。近年來,在編寫武術著作、武術教材及開展武術科研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曾參與國家體委組織的修訂武術規則和裁判法工作,創編國內外武術競賽套路以及編寫國際教材、訓練教材、武術館校教材、段位制教材、散手教材等,還參與編寫了《中國武術拳械錄》、《中國武術史》、《武術大辭典》等著述。張文廣、張文德、朱瑞祺、徐偉軍等人的多項科研成果在國際、國內獲獎。張文廣、門惠豐、朱瑞琪、齊海、徐偉軍、闞桂香、劉玉萍、王華鋒等人經常在全國重大武術套路、武術散手、跆拳道等比賽中擔任總裁判或裁判長以上職務。該系教師張文廣、張廣德、朱瑞琪、徐偉軍、闞桂香、王華鋒、陳秀龍、武文、胡曉飛等人的眾多科研成果在國際、國內獲多項獎勵。
近年來,該系代表隊在參加全國和國際武術套路、武術散手、太極拳、跆拳道比賽中,共獲個人冠軍39人次。1988、1989年獲全國武術錦標賽套路比賽甲組女子團體冠軍、男子團體第3名。90級學生陳超獲全國南北武術擂臺賽第一個武狀元稱號。
建系近40年來,培養了張山、吳彬、夏柏華、習云太、翟金生、曾乃梁、李俊峰、李霞、栗小平、張玉萍、馬忠軒、徐向東、趙文卓(武術冠軍及武打影星)等優秀武術人才。這些人成為發展中國武術的骨干力量。在中國武術研究院舉辦的"中華武林百杰"、"十大名教練"、"十大名教授"、"十大武星"的評選中,該系教師張文廣教授、門惠豐教授名列"十大名教授";朱瑞琪、徐偉軍、張廣德名列"中華武林百杰";學生王世英被評為"十大武星"之一。另外,畢業于該系的25名學生在此次活動中獲各種稱號。
該系的培養目標是從事武術教學、訓練、科研工作的專門人材。該系承擔著武術研究生、本科生、中專生的教學任務。設有競技武術、社會武術兩個專業。設有研究生班、四年制本科、二年制大專,并附設武術培訓中心和武術科學研究會。
在校本、專科生共計200人。培訓中心每期100人,中專生450人左右,每年單獨招生。本科生考試合格畢業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此外,每年招收武術專業碩士研究生。現已培養出了18名武術碩士研究生,其中有人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的研究生稱號。
該系重視武術學科走向社會辦學,與各武術館校建立合作關系,發揮橫向辦學的作用,為發展社會武術作出了貢獻。如河南的登封少林武術學校,葉縣、安陽武校;河北滄州、靜海的武校;山東的鄆城、宋江、單縣、曹州、萊州、東明以及湖南、福建等省的20多個武術館校的籌建、辦學與武術人才的培養,都受益于該系。
該系是中國武術對外開放的一個窗口,承擔著推廣武術和開展武術教學任務。武術專業留學生有四年制本科和長期及短期進修等學制。已培養留學生100多名,其中本科畢業生8名。這些留學生回國后,大多已擔當本國或本地區的武術協會主席或國家隊教練員、俱樂部負責人,成為中國武術走向世界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