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獨立音樂承包了!好歌曲成了小眾音樂節
被獨立音樂承包了!好歌曲成了小眾音樂節
央視《中國好歌曲》第一季請出“搖滾老炮”張嶺等獨立音樂人,第二季則請出昔日“鼓王”趙牧陽,繼而杭蓋樂隊、簡迷離、馬條、大飛等在獨立和小眾音樂圈混跡多年的名字先后登場。如果真的存在獨立音樂這個圈子,那么這些音樂人在這個圈子也算是聲名顯赫。
而如果回溯到張嶺和趙牧陽的年輕時代,包括對崔健和唐朝樂隊等來說,能夠上央視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當主流樂壇和電視綜藝節目開始后繼乏力,獨立和小眾音樂人終于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機會,在第二季《中國好歌曲》尤為表現明顯,簡直可算是“被獨立音樂承包了”。
登上了大眾平臺,獨立音樂是否也可以隨之大眾起來,而是否真的只有獨立音樂才算是“好歌曲”?獨立和主流之間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將會是相得益彰還是兩敗俱傷,都還值得進一步觀察。
《好歌曲》成了“小眾音樂節”
上一季《中國好歌曲》總決賽,因為一首《喝酒Blues》參賽的資深貝斯手張嶺把他的老哥們——內地第一代搖滾樂隊“五月天”(由何勇,張嶺等組成,非如今的天團樂隊五月天)帶到了錄制現場,包括劉歡等導師都起立鼓掌。這個甚至比“唐朝”還要早的樂隊,在當年組建時可沒有能也沒有想過,會在20多年后登上央視這種主流平臺演出。
如果說當年四大天王屬于主流大眾的,那這些搖滾樂隊和歌手就是獨立小眾圈子,一度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往來,還發生過搖滾歌手何勇炮轟“四大天王是小丑”的事件。但近些年因為主流樂壇式微,反倒是獨立音樂圈熱熱鬧鬧,所以大眾平臺開始向獨立音樂傾斜:“快男”曾用過《追夢赤子心》當宣傳曲,《夜空中最亮的星》也早已經被張杰等主流歌手翻唱過無數次,只是到《中國好歌曲》,讓這些獨立音樂人扎堆走到了前臺。
第一季時已經有張嶺、馬上又、莫西子詩、趙雷等,第二季《中國好歌曲》簡直成為了“獨立音樂大閱兵”:趙牧陽、馬條、杭蓋、簡迷離和許鈞、大飛等都已經是在各自領域混跡多年,來自臺灣的王宏恩、來自香港的林二汶也為很多樂迷熟知,他們也都是各種音樂節的常客,因此有歌迷就開玩笑說,《中國好歌曲》可以改稱“電視音樂節”。
而導師劉歡在點評馬條時的一段話,也被網友大量轉發——“有一些屬于小眾音樂,他們好像自己就畫地為牢,就覺得我們這些小眾聽的音樂,如果去了大眾那里就不在同一個世界了。認為自己的歌只能給這些人聽,給這些人以外的人聽了音樂就不成立了。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畫地為牢的誤區,民謠也好,搖滾也好,我們所有好的音樂,都應該有權利讓所有人聽到”。
“獨立音樂”是個模糊概念
《中國好歌曲》和同期的《我是歌手》功能定位不同,本身沒有什么可比性,《我是歌手》的確受眾面更廣,但如果一定要說到音樂品質以及單純對音樂人的扶植和推廣,那還是前者略勝一籌,面對主流樂壇的集體衰落,更需要獨立音樂來補充新鮮的血液。
但其實“獨立音樂”本身也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只能說是在主流體制之外的非主流的存在,但很多獨立音樂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后,也會逐漸融入主流,比如其實陳綺貞、蘇打綠等獨立音樂“鼻祖”如今都已經非常主流。
而去年因為一首《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走紅的獨立音樂人莫西子詩,在上《中國好歌曲》之前已經因為和竇唯等人的合作在圈子內小有名氣,上節目之后就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度,演出次數明顯增多,但他之后推出的個人專輯《原野》也還是獨立制作獨立發行,在音樂類型上也回到他更擅長的原生態,《月亮與海》等歌曲雖然頗受樂評人好評,但也不可能像《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那樣擁有話題度和傳唱率。
至于《中國好歌曲》這樣的綜藝節目為何力推獨立音樂人,正如資深樂評人孫孟晉所言,張嶺、趙牧陽這樣的資深搖滾樂手,背后都有一段讓人著迷的音樂故事,而他們豐富的經歷也是他們音樂的一部分,而當前的綜藝節目也需要找這些傳奇的故事。
孫孟晉也承認,相對于一些“老歌手回爐”、直接奔著演出市場而去的節目,《中國好歌曲》這樣挖掘原創歌手,關注主流之外的音樂風格的節目路線,還是很有可取之處。
《好歌曲2》他們值得關注
趙牧陽
中國內地最好的搖滾鼓手之一,竇唯、許巍和汪峰的很多經典歌曲都是他打鼓。個人音樂經歷坎坷,其兄趙已然也是圈內著名民謠歌手和鼓手。
馬條
著名民謠歌手,曾經在廣州生活過,也曾為老狼、葉蓓等創作歌曲,還曾經簽約主流公司華納,《寂寞有多長》等歌曲在小范圍口耳相傳。
簡迷離
已經出道十余年,出版多張專輯,《私人生活》和《落幕之舞》等頗有藝術性,在國內電子實驗音樂領域小有名氣。
小知識
獨立音樂也離不開“包裝”
其實獨立音樂是針對主流市場的反向包裝,本身也與主流的對立面相輔相成,比如較早的“魔巖三杰”竇唯、張楚、何勇,就是獨立音樂一次成功的市場包裝。
魔巖三杰:“魔巖”是主流唱片公司滾石的子廠牌,已于2001年結束營業。魔巖唱片側重內地搖滾,竇唯、張楚、何勇正是旗下至關重要的藝人,但竇唯等之后也反復強調曾被魔巖商業利用。
地下音樂:“地下”同樣是一種反操作概念,反商業化包裝、強調作品的思想性、追求音樂的原創和個性化。在2000年前后,“舌頭”、“蒼蠅”、“盤古”和“NO樂隊”被稱為“地下音樂四大天王”。
新民謠:相對于主流的城市民謠和之前的校園民謠,以酒吧和Live House為基礎傳播,從野孩子到小河、萬曉利以及杭蓋、馬條等一脈相承。
音樂節:相對于主流商業歌手的個人演唱會,音樂節是獨立音樂的大集合,一方面是獨立音樂成為氣候,一方面也顯現獨立和主流之間的界限已經非常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