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人口總數在中國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臺灣省亦名列第三百四十位。鄢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鄢氏家族,是來自西周初的鄢國,他們的得姓源流大約有2000多年的歷史。鄢氏是由周朝時期以國為氏而得姓,他們的發祥地,就是現在的河南省鄢陵縣。根據史籍記載,陸終的第四個兒子叫求言,封在鄶國,又稱會人,會人的后裔,西周時封于鄢,春秋時被鄭國所滅,子孫以鄢為氏。有關鄢氏早期活動的情形,古籍上很少記述。但鄢姓的人物,在上古、中古時代都沒有見記載于史書的,直到明朝,一下子出了好幾個名人,如鄢高、鄢桂枝、鄢鼎臣等,都是著名的好官。鄢姓望居范陽郡(三國魏改涿郡為范陽郡,在今河北省涿縣及北京市昌平縣、房山縣一帶)、太原郡(秦置,漢為太原國,后又改為太原郡,治所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鄢姓還有一支流源,現寧夏涇源縣惠臺鄉,大約有佰來戶人家,據悉在1871~1875年間從今陜西省彬縣某地因戰亂來此,此地代表人物鄢正國(約1980年左右任寧夏涇源縣縣長)。在遼寧省新民市、內蒙古牙克石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山東省青島市、新疆喀什地區、阿克蘇地區、庫爾勒地區、烏魯木齊市、伊犁地區等地也有常住鄢姓居民。此外,在湖北、湖南、四川、云南、廣東廣西等南方地區均有廣泛分布。
今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湖北省的恩施市、宜昌市、仙桃市、監利縣、鄂州市、天門市、鐘祥市、紅安縣、老河口市、房縣、黃岡市黃梅縣,河南省的駐馬店市正陽縣、南陽市鎮平縣、桐柏縣、信陽市、扶溝縣,湖南省的常德市鼎城區、臨澧縣、新化縣、衡陽市、邵陽市新寧縣橫橋村,河北省的南皮縣、滄州市,山東省的鄒平縣、泰安市、濰坊市、威海市、乳山市,江西省的萬安縣、贛州市、吉安市、吉水縣、豐城縣、寧都市、廣豐縣、上饒縣、興國縣、臨川縣、高安市、渝水縣,福建省的三明市建寧縣、福州市永泰縣,安徽省的合肥市、懷遠市、蕪湖市、東至縣,遼寧省的沈陽市新民縣,四川省的巴中市、井研縣、樂山市、瀘州市、合江縣、簡陽市、營山縣,重慶市的九龍坡區、梁平縣、大足縣,浙江省的建德市、湖州市、武義市、麗水市慶元縣,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涇源縣,臺灣省的高雄市、臺中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來賓縣,陜西省的漢中市,貴州省的遵義市、甕安縣,云南省的昭通市、鎮雄市,黑龍江省的雙鴨山市,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日本等地,均有鄢氏族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