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
毛姓來源 毛姓起源
毛姓起源有三:
一、出自姬姓,以國為姓
毛姓,本姓姬。黃帝后裔,周武王母弟毛叔鄭之后。毛叔鄭于西周初年受封于毛國,本居鉅鹿(今河北地區)。一說毛國在今陜西岐山、扶風一帶。后避難于河南滎陽。從以上資料可知毛姓出自周王族,后代以國為姓。
黃帝,是古代氏族少典氏之子。少典氏娶有嬌氏部落女子為妻,生下了炎帝和黃帝。據考證,炎帝和黃帝不是同一個少典氏國君生的,母親也不是同一人,炎帝母親叫妊姒,而黃帝的母親叫附寶。據古籍記載:一天晚上,附寶看見天上發出一陣陣強烈的閃電,電光圍繞著北斗星,一閃一閃地把四野照得通亮。附寶受到了感應,因而有了身孕,懷孕24個月后生下了黃帝。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黃帝“生而有靈”,就是指的這個傳說。黃帝降生地稱軒轅之丘(在今河南新鄭西北),故名軒轅。黃帝在姬水(今陜西境內)之濱居住成長,便以姬為姓,這樣黃帝也就成了后世姬姓的始祖。
黃帝這支氏族起源于西北黃土高原,因土色黃,自稱黃部落。“帝”字的意義為花蒂,古代華胥氏以花為圖騰。華胥氏是華夏民族的祖先,華夏族每次祭祀祖先時必由酋長奉花而祭,稱“棉”。而后華夏各支的領袖也稱為帝。軒轅長大成了黃部落的領袖,他勇武而有謀略,并以武力統一了黃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制止了各部落之間的長期混戰,被各部落推為盟主,因而取得了黃帝的稱號。另外還有一說認為軒轅有“土德之瑞,土色黃,故稱黃帝”。
關于黃帝,在歷史上有許多傳說。據傳黃帝住在昆侖山,山上有一座莊嚴華麗的宮殿,金光閃閃,這就是黃帝的帝宮。宮殿的大門正對東方,迎著旭日的升起,被稱為“開明門”。門前有一只神獸,叫“開明獸”,威風凜凜地站崗,守護著這座宮城。古代的天子,都要登昆侖山,觀看黃帝的寶殿。
黃帝是位很有德政的帝王。他建立了早期的國家制度,設置了左右太監的官職,任命風后、力牧、常先、大鴻等文官,治理天下,結束了蠻荒渾濁的時代,從而進入初級文明階段。他修明政治,整頓軍旅,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發展農業生產,種植谷物,安撫百姓,使人民從鑿穴而居,到開始建造房屋,安居樂業。
黃帝還草創了各種文化和文明。他親自主持制作冕服,用象征土地之色的黃衣為龍袍;他曾鑄鼎、鑄鐘、鑄鏡,制禮儀;他命人占日月星辰,命容城修訂歷法;他制造車船,給人們以舟楫交通之便利;他精通醫術,和神醫岐伯一道研究出整套治病方法,被后人編成中華民族最早的一部醫書《黃帝內經》;他還命倉頡創造了象形文字,隸首創造數字、制定度量衡,命伶倫制造樂器、制定音律。從此,中國文化文明大體具備。
傳說黃帝在位100年,死時110多歲。死后葬在母親有嬌氏的家鄉橋山(即今黃帝陵),這是符合原始社會母系喪葬制度的。另外,據傳黃帝晚年從昆侖山出來到荊山一帶視察災情,為了給災區百姓治病而煉丹,黃帝開采首山之銅,在荊山下鑄鼎,虎豹等百獸紛紛跑來幫助黃帝視火參爐。鼎鑄好后,天上飛下一條黃龍,垂下龍須,迎接黃帝上天。眾百姓舍不得讓受人愛戴的黃帝走,拖下了他的金靴和弓箭,拔掉了龍須。人們把黃帝的金靴和弓箭埋在鑄鼎的地方,后世便稱此地為鼎湖。鼎湖就在河南靈寶縣荊山下。當然這也是對黃帝的一種贊譽。
據傳黃帝娶有四位賢淑妻子,共生有25個兒子。正妃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兒,非常能干,帶領婦女植桑養蠶,縫制衣服,一生辛勞。她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昌意,一個是玄囂。毛姓就是從玄囂這一支派傳接下來的。
玄囂,又稱青陽氏,因他曾為青部落國家(其地約在今河南中牟縣到山東聊城、長清縣一帶,都曲阜)領袖,并獲得青陽的尊號。玄囂生一子,名嬌極。
嬌極,由于他的德行不如昌意之子顓頊(zhuan xu專須)完美,被派到偏遠地區擔任部落酋長,而顓頊則繼承了帝位。嬌極生有一子稱帝嚳(ku褲),顓頊生有一子名窮蟬,由于窮蟬的才德不如帝嚳,因此,顓頊將帝位傳給了帝嚳。
帝嚳從小在顓頊身邊成長,15歲就開始佐助顓頊治理聯盟事務,被封于辛地,故稱為高辛氏,30歲便代顓頊為大酋長,治理天下。帝嚳建都城于毫(bo博,今河南偃師縣),后遷頓丘(今河南濮陽市)。
帝嚳一生的功績主要是幫助顓頊打敗企圖奪取炎黃首領地位的炎帝后裔共工;創立了日月干支系統;大力發展農業、飼養業和制陶業;設置金正、水正等工正,管理經濟。
據傳,帝嚳有幾個兒子,其中有兩個特別好爭斗,年長的叫閼伯,年幼的叫實沈。他們天天操戈,互不相容。帝嚳于是命令閼伯到商丘(今河南濮陽)主祭辰星,實沈到大夏(今山西太原)主祭參星。每天,當辰星于天亮出現在東方時,參星已沉沒于西方,二星永不同時出現在天空。帝嚳之意就是要他們以參、辰二星為榜樣,一生一世各守其土,永不相見,以消弭戰禍。他們兩人遵照父王之命一輩子虔誠地祭祀參星和辰星,于是后人奉實沈為參星之神(又稱參星為實沈),閼伯則象征商星(辰啟星)。兩星高懸于天空,也永遠告誡人們,不要兄弟反目為仇。后人常用“兄弟參商”來批評那些不懂親情之義的人,有時又以“參商不見”來表示親友久別的感慨。
帝嚳一樣有4個妃子,元妃是炎帝的后裔有邵氏女,名姜螈,她被稱為德配天地的偉大女性。據傳她因采了神的腳印而懷胎生了后稷。帝嚳的二兒子后稷,名棄,為周族的始祖。
傳說棄的母親是有邰氏之女姜(女原),有一次,姜螈郊游時,見一巨人腳印,便好奇地去踩這個巨印,不料一踏上巨印便覺身動,于是就懷孕了,一年后生下一男孩,帝嚳和姜(女原)認為這個孩子是不祥之物,便棄之于窄巷之中,想讓牛馬把他踏死,奇怪的是往來的牛馬都避而不踏。于是他們又想把他扔到山林中讓虎豹吃了他,但恰逢林中有很多人,便又轉而將他放在渠中的冰上,想把他凍死,這時群鳥飛來以其羽翼遮覆他,為之保暖,姜(女原)看到這樣的情景,認為這個男孩一定是個神,便馬上抱回家撫養,并取名為“棄”。棄長大后,很喜歡從事農業生產,他根據地理條件種植農作物,別人也都向他學習,跟著效法,并大有收獲。
堯時讓棄作了農師的官職,舜時因棄興農有功,封棄于邰(今陜西武功西南),號后稷,別姓姬氏。傳到第四代公劉時,農業經濟更為發展,開始興盛起來,并定居于豳地(今陜西旬邑西)。到了第十三代古公直父時,因避戎狄部落的侵擾,舉族遷到岐山之南的周原 (今陜西岐山一帶),改國號為周,史稱周族。
自此西周日益強盛,成為一個諸侯國。傳到西伯侯,即周文王時,文王施行仁政,使得四海諸侯大都歸服于周,于是文王又將國都從岐遷入豐地(今陜西灃水西岸)。不久周文王死去,由他的兒子姬發繼位,稱為周武王。就在周的國勢蒸蒸日上的時候,商王紂卻寵幸妲己,大修離宮別館,對反對他的大臣施用酷刑。大臣人人自危,全國人民怨聲載道,在其統治危機日益嚴重的形勢下,各諸侯紛紛叛離,周邊各部落也乘機內侵。周武王見時機已到,便通知各諸侯國討伐商紂王。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及諸侯率兵車四千輛陳師于牧野(約在河南汲縣境),紂王聞訊,發兵七十萬抵抗,紂王兵將雖眾,無奈軍心不定,交戰中商兵紛紛倒戈依附于周武王,封王見大勢已去,登上鹿臺,穿上綴滿珠寶的衣服,縱火自焚,商朝從此滅亡。各諸侯都朝拜周武王,尊他為天子,周朝正式建立。
西周建立后,周武王積極采取一系列鞏固政權的措施,建立起以姬姓為中心的姬周王朝,以確定其在全國的統治地位,為達到“封建親戚以屏周”的目的,周武王把姬姓族人主要分封在涇、渭、洛河谷地帶。據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荀況說,周初分封71國姬姓國共有53個,而姬姓國中,屬于文王諸子的有16國,他們是:管(今河南鄭州)、蔡(今河南上蔡)、(成阝)(今山東汶上北)、雍(今河南沁陽東北)、曹(今山東定陶)、霍(今山西霍縣)、魯、衛、毛、聃、郜(今山東城武縣東南)、滕(今山東滕縣)、畢、原、酆、郇 (今山西猗氏縣西)。屬于武王之子的有4國,周公后裔的有6國等等。其中周武王的母弟,即周文王的第八子毛叔鄭被分封到渭河上游今岐山、扶風一帶的毛國。叔鄭是輔佐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功臣之一,參加過許多重要的戰爭。《史記》中記載:周武王祭祖拜神建立周朝的那一天,武王率眾采到祭壇,滅商功臣周公旦拿著大鋮、畢公握著小鋮立在周武王左右,散宜生、太顛、閎大等人手持長劍以保衛武王,毛叔鄭、召公爽、師尚父等各司其職,站立祭壇兩側,隨—后巫師祝詞以祭神祖,并宣布周朝建立,分封諸侯。
文王多子女,其中有個叫鄭的是武王姬發的弟弟,跟隨武王伐紂,滅商后被封于毛(今河南宜陽),于是被稱為毛鄭、毛叔鄭(與周文王子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鄖叔武一樣)。因為他是王、公、侯、伯、子、男中的第四等伯爵,享受世襲特權,所以又被稱為毛伯、毛伯鄭。后世毛姓主要是毛伯這一支派生下來的。
二、以封邑命姓
周文王姬昌的兒子伯聃(一作明),受封于毛邑(今河南宜陽一帶),爵位為伯,故世稱伯聃(伯明),以封邑取名毛伯聃,在周王室任司空之職,負責土木工程建筑事務,為周成王六卿之一。他的后世子孫以其封地命姓,遂成毛氏。《通志·氏族略》載: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明之所封,世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孫因以為氏”。
三、賜姓及少數民族該姓
因功賜姓毛,《明史·毛忠傳》載:毛忠初名哈喇,西陲人,正統三年(1438年)與都督蔣貴征討尕兒只伯,大獲全勝,升都指揮僉事,堅守邊疆十年,皇帝為表彰他,賜予毛姓。另《明史·毛勝傳》:毛勝,初名福壽,元代右丞相伯卜花的孫子,因討還湖廣、巴蜀等處有功,賜姓毛。
《姓氏考略》注:“明有伏羌侯毛忠,為賜姓。”
毛姓在少數民族中的氐族、羌族、回族、蒙古族、滿族、瑤族、土家族、維吾爾族、侗族、壯族、苗族、水族、彝族、仡佬族、哈尼族均有,在金時女真人中也有毛姓,其中以氐族、蒙古族、回族等族毛姓名人為多。
氐族是我國的古老民族,殷周到南北朝時期主要分布在今陜西、甘肅、四川等省,從事畜牧和農業,在兩晉時期曾建立有前秦、后涼、成漢、仇池等國。氐族酋長姓毛者較多,如前秦的太傅毛貴,平東將軍、兗州刺史毛盛,梁州刺史毛當,河州刺史和都督河、秦二州諸軍事的撫軍將軍毛興,毛興之女毛氏是前秦王苻登之妻,稱為毛氏皇后;前秦高陵氐酋毛嵩、毛受。西魏毛遐,又名毛鴻運,北地郡三原人,世為酋帥,官至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其弟毛鴻賓,官岐州刺史,孝明帝時因毛遐與毛鴻賓兄弟戰功卓著,特改北地為北雍州,以毛鴻賓為刺史;另毛鴻顯系毛遐乳母之子,勁悍多力,隨毛遐,毛鴻賓戰斗,多沖鋒陷陣,官位散騎常侍,封縣侯,后為廣州刺史。
蒙古族毛姓以明代毛勝和毛里孩最為聞名,毛勝系元朝丞相伯卜花之孫,英勇善戰,以強悍著稱,官至左都督、副總兵,封南寧伯;毛里孩是蒙古族韃靼部落酋長,與另一首領孛來雄視中原,并屢犯塞下。成化二年(1466)攻擾固原、寧夏,入據河套地區。不久內部出現分裂,孛來殺其主馬古可兒吉思,毛里孩又殺孛來,更立他可汗。后又殺所以可汗,遣使人貢,且屢擾延綏。
回族中的毛姓,始見于明代,據《明史·毛忠傳》記載:毛忠,字允誠,初名哈喇,西陲人。曾祖哈喇歹,洪武初歸附,起行伍為千戶,戰死;祖拜都從征哈密,亦戰死;父寶以驍勇充任總旗,至永昌百戶。毛忠善騎射,常從成祖北征,宣德中出征邊外,官指揮同知。正統十年(1445),以守邊有功得到皇上賜姓毛,第二年晉升為指揮使,正統十三年賜名忠,后為甘肅左都督,封伏羌侯伯,成化四年(1468)戰死于固原。毛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與甘肅一帶。
網友關注
精品推薦
- 稷山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8℃
- 香港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2/28℃
- 福海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晴,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0/9℃
- 天山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0/10℃
- 達日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0/3℃
- 隴南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0/20℃
- 達坂城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2/6℃
- 郎溪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雷陣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21℃
- 頭屯河區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1℃
- 奎屯市05月30日天氣:陰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