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姓起源
覃姓是一個有多種讀音的姓氏,不同的讀音代表著不同的覃字在讀為tan時,所代表的姓氏血統與譚姓相同,相傳其姓氏本來也就是由“譚”字去掉偏旁而來的。漢代時,譚姓人中有人與名將韓信關系密切,后來韓信因故被殺,他怕受牽連,便攜家人逃往外地,改姓為覃,他的后代在后來也相沿以覃為姓。歷史上,這支覃姓人以齊郡(治所在今山東淄博)為郡望,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的北方各省和關隴地區。
覃字讀為xun時,主要是指居住在長江以南原古代蠻族或巴蜀區的覃姓人。早在漢代時,澧中、平川、賜州等地的蠻族中都有覃姓,蜀郡也有覃姓。至南朝梁時,出自這一支派的覃姓人還出了一位名為覃元先的名人,官至東寧州刺史。直到清代,居住在今四川一帶的覃姓人仍把自己的姓氏讀為xun。
覃字讀為qin時,主要指生活在今廣西一帶的覃姓人。相傳,他們姓氏的讀音原為tan,與表示品嘗之意的“啖”字同音,后訛為qin,遂相沿成習。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出自這一支派的覃姓人大約有50萬,而廣西也因此是全國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
根據大多數覃(qin)氏族譜記載,覃姓始祖在河南省沁陽一帶。四川省大足縣《覃氏家史》說,他們的始祖可追溯到春秋一個叫覃懷的地方。湖南省石門覃氏族譜說,覃氏是有竹氏的后代,周穆王時因功得封于陜西覃地及覃懷地,以地為姓。廣西壯族自治區邕寧縣《覃氏源流》記載,皇覃氏根基于覃懷。廣西上林、馬山、容縣、賓陽等縣《覃氏源流》說,覃姓,起源可追溯到上古的覃懷古國,其位置在今之河南省沁陽、武陟一帶。
沁陽市位于今河南省西北部沁河沖積平原區,太行山南麓,東經112.26'至 113.02'與北緯34.59'至35.18'之間,東鄰博愛,西接濟源,南毗溫、孟二縣,北界山西晉城。沁陽歷史久遠。夏為覃懷首邑,屬冀州;商代屬京畿;紂時封鄂侯于邗,其地為邗國。秦漢稱河內郡,明清設懷慶府。歷為豫西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1989年,河南省政府批準沁陽為“歷史文化名城”。武陟縣古時屬沁陽縣。歷代修的《沁陽縣志·建置》中都有沁陽在夏代為覃懷地的記載。1989年沁陽撤縣改市,1993年5月出版的《沁陽市志》記載“沁陽歷史久遠,夏代,地處覃懷地”。《武陟縣志·建置》中也記載,該縣“夏,稱覃懷”,在“姓氏錄”中,也記載有覃姓居民。沁陽一帶自古就流傳一句話:“覃懷古郡,河溯名邦”,意思是說,沁陽既是歷史悠久的古郡,又是名邦。早在4000多年前這里就有了覃氏部落,夏代稱覃懷地。這里位于黃河以北、沁河以南的平原地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經濟相對發達,所生產的地黃、山藥、菊花、牛膝,稱為“四大懷藥”,歷史上曾列為貢品,至今仍聞名于世。這里歷代外出經商的人較多,出門的生意人喜歡在肩上背一個肩袋(當地稱為肩褡),袋上寫有“覃懷人×××”字樣,表明自己是覃懷地人,并以此為驕傲。這種現象,解放前隨處可見,今天在一些地方,仍有這一習俗。
覃懷地因覃部落而得名,覃氏因覃部落和覃懷地而得姓。而傳說中,覃姓的始祖是伯益。伯益又叫伯翳,也叫大費,傳說他能馴服鳥獸成為家禽家畜,開創了人類飼養家禽家畜的歷史;他還協助大禹治水,把九州的洪水疏導入大海,所以他深得禹的信任,被賜給嬴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