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杞姓來源 |
杞姓起源
第一個淵源
源于姒姓,出自西周時期諸侯杞國,屬于以國名為氏。據(jù)史籍《通志·氏族略二》中記載:“杞氏,姒姓,夏禹之后。”據(jù)史記《正義括地志》中的記載:“汴州雍丘縣,古杞國。<地理志>云古杞國理此城。周武王封禹后于杞,號東樓公,二十一代為楚所滅”。司馬遷描述道:“禹為姒姓,其后分封,用國為姓……”西周初期,周武王姬發(fā)尋找到夏禹的后人東樓公,賜封杞邑(今河南杞縣),以持禹祀。東樓公在其地建立了杞國,與陳國同宗同源。杞國之境起初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杞縣一帶,后遷至今山東省濰坊市下轄的安丘市東北部一帶。周貞定王姬介二十四年(杞簡公姒春四年,楚惠王熊章四十四年,公元前445年),在楚惠王親率大軍發(fā)動進攻杞國之戰(zhàn),杞國就此亡國,第二十一世君主杞簡公姒春成了末代君主。
滅國后的杞國王族后裔逃奔到魯國,以故國名為姓氏,稱杞氏,世
代相傳至今;另一部分族人以杞侯為夏后氏之后裔的緣故,改稱夏侯氏復(fù)姓,后來該支夏侯氏在沛國譙郡生息繁衍的族人中,到東漢晚期出了一個著名歷史人物夏侯孟德,就是魏武帝曹操。
第二個淵源
源于彝族,出自宋、元時期云南大理國彝族自杞部,屬于以部落名稱為氏。云南大理國自杞部,是一個古老的彝族部落,主要活動在貴州、廣西邊界地區(qū)和云南楚雄一帶,其部落酋長在段氏大理國中曾任水兌分司吏,負(fù)責(zé)糟糧、物資的運輸。宋、元朝之際,大理段氏政權(quán)歸順了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從此成為元朝政府的傀儡。到了明朝初期的洪武十四年秋季(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將軍藍玉和沐國公沐英率大軍討伐尚據(jù)守云南地區(qū)的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而已經(jīng)成為傀儡政權(quán)的大理政權(quán)段氏王族卻忠于已經(jīng)滅亡的元朝,積極抵抗明軍入滇.其時,彝族自杞部酋長卻首先率部投靠了明軍統(tǒng)帥沐國公,并輔助明軍打開了進擊云南的通道,大戰(zhàn)之后,滇境歸明。
自杞部,有后裔子孫按漢制以漢姓“杞”為姓氏者,后亦有改豈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
-
杞姓郡望堂號 |
郡望
齊 郡:西漢時期先為臨淄郡,后改齊郡,治所在臨淄(今山東淄博),其時轄地在今山東淄博市和益都、廣饒、臨朐等縣地。唐朝玄宗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為青州北???,屬河南道,縣為屬。唐肅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北海郡仍改為青州。唐朝宗(唐代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道改為軍,齊郡屬平盧軍節(jié)度使領(lǐng)轄,治所在益都,其時轄地在今濰坊等一帶地區(qū)。
堂號
齊郡堂:以望立堂,亦稱臨淄堂。
|
-
-
杞姓遷徙分布 |
遷徙分布
杞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三百三十六位,多以齊郡為郡望。
據(jù)《元和姓纂》卷六“杞”云:“姒姓,夏禹之后。周武王封東樓公于杞,后為楚所滅,子孫氏焉。(望出)齊郡。齊有杞殖,字梁。今齊州有杞氏。又《通志》卷二六《氏族略·以國為氏》:“杞氏,姒姓,夏禹之后。成湯放桀,其后稍絕;武王克紂,求禹后,得東樓公,而封之于杞,……子孫以國為氏。”杞姓氏族早已引起研究者之注意,但目光往往只固定在傳為杞國所在的河南杞縣或山東昌樂兩處地點上,故頓感處處鑿枘、種種不合。如顧頡剛先生云:“杞國在今河南開封道中間的杞縣,莒國在今山東濟寧道東北的莒縣,兩處相去千里……”而今杞器的出土與杞國故都的考定,遂使此項疑竇頓解,障翳一清。關(guān)于杞國研究的概括情況大體是:自清道光以來,在新泰市境出土一批有關(guān)杞國的青銅器,其銘辭皆有“杞伯”之文,于是開始引起學(xué)界重視,有學(xué)者認(rèn)為此為杞國曾東遷新泰之證。但因匱乏旁證,其說少為人知。至20世紀(jì)80年代新泰又相繼出土了與杞關(guān)系密切的“淳于”等戈,湮沒千年的杞史漸次浮出水面。1999年中國先秦學(xué)會在新泰召開“全國首屆杞文化學(xué)術(shù)研討會”,對杞國史進行集中探討。最后“與會絕大多數(shù)學(xué)者認(rèn)為:最晚至春秋時起,杞國就遷于今山東新泰定都,新泰作為兩千多年前的杞國古都的地位是有據(jù)可查。”(秦秘《“全國首屆杞文化學(xué)術(shù)研討會”學(xué)術(shù)綜述》,載《杞文化與新秦》)據(jù)《中國行政區(qū)劃·歷史地名索引》載:“杞:姒姓古國,初在雍丘(今河南省杞縣),后在淳于(今山東省安丘東北),戰(zhàn)國初為楚所滅。”
|
-
-
“杞”姓女寶寶取名
杞美儀
杞獅相
杞珀姬
杞妤尚
杞男王
杞珮木
杞富祺
杞年首
杞蕊雙
杞史酈
杞丁曹
杞莎琬
杞范婷
杞先藹
杞融櫻
杞戀創(chuàng)
杞媛可
杞運書
杞謹(jǐn)仙
杞孟正
“杞”姓男寶寶取名
杞超巨
杞西賁
杞勝廣
杞臣亮
杞愷星
杞充端
杞暢歡
杞城圳
杞雍申
杞操弼
杞桐開
杞藝綱
杞晏同
杞獅欣
杞旺丞
杞斌適
杞樹各
杞小豫
杞顯和
杞慈生
-
-
|
|
|
|
|
|
|
|
QQ頭像使用方法
把鼠標(biāo)放到上面的一個QQ頭像圖片上,點擊右鍵,選擇“圖片另存為”,把QQ頭像保存到桌面上,然后點擊QQ面板的“菜單”→“設(shè)置”→“個人設(shè)置”,這時就進入QQ的“個人設(shè)置”面板,然后在QQ頭像右邊點“更改”→選擇“本地上傳”→選擇你剛保存的頭像→最后點“確定”,這在你就擁有了超個性的QQ頭像了,趕快試試吧。
只有QQ會員或QQ等級在16級以上的用戶才可以使用QQ自定義頭像! |
|
|
-
【杞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八言通用聯(lián)
貞婦哭夫,齊城劇壞,郎官出宰,宋史留名:上聯(lián)說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杞梁的妻子孟姜女,齊莊公時,杞梁隨軍襲擊莒國,進抵莒國都城郊外,被俘而死。據(jù)說其妻孟姜枕著他的尸體在城墻下痛哭七天,城墻為之崩塌。盂姜女的故事即由此傳說演變而成。下聯(lián)說宋朝時期的杞開,官至朝散郎,后出任蕪湖縣令。
【杞梁與孟姜女真相】
孟姜女哭長城是我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我一直以為這不過是一個傳奇,或者把它當(dāng)作神話也未嘗不可。然而近日讀書,才知道孟姜女確有其人,哭夫而城倒也確有其事。不過,哭倒的不是長城,孟姜女也不是生活在秦朝。孟姜女哭長城是民間在真人真事的基礎(chǔ)上,千年來口口宣講,而漸漸誤傳,以致于張冠李戴,倒把孟姜女的真實性打了個折扣。豈不惜哉!其實,孟姜女是春秋時齊國人,嫁給臨淄人杞梁為婦。杞梁事母至孝,而且孔武有力,勇名遠揚。只是出身庶族,無官無職,務(wù)農(nóng)為生。
是時,齊莊公想重振齊桓公的霸業(yè),于是出兵攻打莒國。為了激勵將士,齊莊公賞賜州綽、賈舉二勇士,一人賜了一輛五匹馬的戰(zhàn)車。州綽和賈舉二人十分高興,賈舉又推薦說臨淄那個地方有華周和杞梁二人,也很勇敢。于是齊莊公召來華周和杞梁二人,一見之下,果然象是勇士。于是賜了一輛一匹馬拉的戰(zhàn)車給華周和杞梁。見面之后,退了下來。華周滿心的不高興,對杞梁說道:“同樣是賞賜勇士,賞給州綽和賈舉一人一輛五馬戰(zhàn)車,卻只賞給我們兩個人一輛一馬戰(zhàn)車,對于我們來說,不是賞賜,是侮辱。干什么干,不如逃跑,另尋他處吧。”杞梁一聽,有點猶豫,對華周說道:“我家里還有老母親,讓我回去跟老母親說一聲,然而再跑不晚。”杞梁回家,將事情前因后果告訴了母親。母親教訓(xùn)了杞梁一番,說:“如果你生時沒有什么功勞,死時不能出名,就是坐了五馬戰(zhàn)車,人家也會笑話你。如果你有大功勞,又死得哄哄烈烈,那么即使是那些坐五馬戰(zhàn)車的人,也不如你。君命不可違,你還是去努力打仗吧。”
杞梁把母親的話跟華周一講,華周面紅耳赤,嘆道:“婦人都懂得的道理,我卻不懂,慚愧慚愧!”于是華周和杞梁二人同乘一車,在齊莊公軍營中聽候調(diào)遣。這一天齊莊公調(diào)兵遣將,準(zhǔn)備開拔。華周與杞梁主動請嬰,要做前鋒。齊莊公問道:“你們要步兵多少人?戰(zhàn)車多少乘?”二人回答說道:“既不用兵,也不用車,我們就坐你賞給我們的戰(zhàn)車,兩個人一輛車足夠了。”齊莊公想看看二人到底如何勇敢,大笑著同意了。杞梁二人出了大帳,約定輪流駕車,臨行的時候,說道,如果能有一個人在車上守住右邊,就篤定能戰(zhàn)勝一支軍隊了。這時有一個小兵叫做隰候重的挺身而出,愿意同行。于是一人駕車,一人拿著兵器在車左,一人拿著兵器在車右,向莒國都城進發(fā)。
莒國國君黎比公聽說齊軍馬上要到了,親自率領(lǐng)三百個步兵到城效巡察。正好與杞梁二人相遇。杞梁三人張目大喝,說我是齊將,你們誰敢上來決一死戰(zhàn)?黎比公沒想到齊軍來得這么快,大吃一驚,再仔細(xì)一看,只此一車,并無后繼。于是命令三百步兵圍攻三人。杞梁與華周對隰候重說,你在車上擊鼓助威,看我們?nèi)绾螝?于是二人跳下戰(zhàn)車,手持長戟,沖入重圍,左右沖突,長戟橫掃,當(dāng)者披靡。三百個戰(zhàn)士居然被二人殺得死傷過半。黎比公大為驚嘆,對二人說道:“別打了,我知道你們二人的厲害了,只要你們歸順莒國,我把莒國一分為二,給你們一半。”二人嘿嘿笑道:“拋棄國家投降敵人,是不忠;領(lǐng)了軍命而不去完全,是不信。不忠不信而貪圖私利,不是我們的為人。”說完,又奮戟砍殺。
黎比公抵?jǐn)巢蛔。髷《?。齊莊公聽說二人大敗黎比公,連忙派了使者輕馬快車,前來慰問,許諾給予大封賞。杞梁二人嘿然而笑,說道:“大王賞給別人五馬戰(zhàn)車,而只賞我們一馬戰(zhàn)車,是以為我們不勇,現(xiàn)在又用重利來封賞我們,是以為我們重利輕義。我們真的這么品行低下嗎?”于是趕跑使者,棄車步行,直逼莒國都門。黎比公知道不勝不了三人。于是在城門狹道處挖土成溝,在溝里裝滿燒得紅紅的木炭,炭火騰焰,人根本沒法舉步。隰候重說道:“古來將士,能青史留名的,肯定是不怕死的,我能讓你們過去。”于是隰候重頂著盾牌,趴到炭上,讓杞梁二人從盾上走過。等二人過去之后,再回頭看時,隰候重已經(jīng)被燒得渾身焦黑了。二人大哭一場,持戟殺入城門。黎比公早就在城門埋伏下弓箭手,萬箭齊射。杞梁二人冒矢突進,身中數(shù)箭,又殺了二十七人。守城的軍士環(huán)立城上,皆向下拼命射箭。杞梁傷重先死。華周力盡被俘。莒國被三人嚇破了膽,等齊莊公大軍到時,不戰(zhàn)而敗。齊莊公凱旋而歸。齊莊公將杞梁尸體殯于郊外,正要入郊,正好碰上杞梁的妻子孟姜來迎夫尸。莊公停車,使人到孟姜前吊喪。孟姜寒著臉說道:“吊喪是在郊外吊的嗎?這是哪家的禮儀?”齊莊公大為慚愧,于是將杞梁之尸殯于其家而去吊喪。孟姜女發(fā)喪,到了城門之外,停棺露宿三日。孟姜女扶棺大哭,涕淚俱盡,以致于哭出血來。突然之間,齊國都城崩陷數(shù)尺。“由哀痛迫切,精誠之所致也”。后來亞圣孟子說“華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此之謂也。
諸公若不信其實,可翻出《左傳》對照察看,祥見《左傳》之《襄公二十三年》另外注明:可能哭是真事,墻倒也是真事,但哭與墻倒之間肯定沒有必然聯(lián)系,只是一個巧合。多此一句,是防止有人再抓漏洞。
【杞人憂天】
《列子·天瑞第一》:“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據(jù)說杞國有一人,生性孤僻,整日胡思亂想,并經(jīng)常會想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讓人既感到莫名其妙也讓人覺得可笑。一日,他凝神望著蒼天,一個意念突然閃現(xiàn):天哪!倘若有一天,天塌了,那可該怎么辦呀?我們該往哪兒跑呀?他望了望四周,更覺心驚,豈不是無路可走了而被壓死?想到這,他便開始越想越恐怖,越想越無法安然入睡,甚至連吃飯也吃不下。日子長了以后他開始日漸消瘦,神恍惚。親友們見他終日面容憔悴,感到納悶。當(dāng)知道了原因后,大家啞然失笑,便勸他說:“你呀,何必為這種事苦惱呢?從古至今還沒有聽說天會塌下來。更何況,天真的塌來了,你如此憂慮發(fā)愁就也解決不了問題。”然而他對這樣的勸說一個字也聽不進。他也由此漸漸病體纏身。當(dāng)然了,日子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天還是沒有塌下來。可笑而可憐的他,直到臨死之時他還念念叨叨此事。
杞: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杞縣一帶。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jù)的憂慮和擔(dān)心。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七回》:“札人憂天,伯慮愁眼。”